第23章 辽东奏报



    朱由校从昨天跟张嫣从内书堂一起回到坤宁宫后,就一直呆在坤宁宫内陪张嫣。直到早上起床后他吃过早饭后离开坤宁宫,留下张嫣继续睡懒觉。朱由校则回到乾清宫内做日常任务,批阅当天的的奏折。

    他来到乾清宫后坐下后,王承恩就是开始读奏折。虽然日常性的政务奏折都由内阁票拟过了,朱由校对这些繁琐的政务也不擅长,听着这些奏折也很是比较枯燥,但是他依然每天都十分认证听着这些奏折的内容和内阁是如何批阅的。他穿越前并没多少从政的经验,朱由校之前的记忆里政治经验也基本为零,他就是想过这个来慢慢了解并学习如何处理这些政务。

    这些日常的政务奏折基本上的流程就是王承恩读一遍,朱由校听一遍表示同意内阁的意见后,奏折全部转去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朱批,掌印太监用玺,之后转给内阁办理。

    不过今天王承恩读完日常的奏折后,开始读人事方面的奏折前,他手里拿了一本奏折郑重其事的专门对皇上提醒道:“皇上,这本奏折是熊廷弼的奏折。”

    虽然朱由校是一直在认真的听着,可读完日常政务性的奏折竟然花了一个小时还多,加上听这些奏折的确有些枯燥,所以他逐渐就注意力没怎么集中了。不过他在听到是熊廷弼的奏折的时候,喝了一口茶水提了提神然后示意王承恩开始读。

    “臣熊廷弼今有一本启奏:臣蒙皇上厚爱,用臣为辽东经略。离京之后臣等即快马加鞭赶往广宁城。到了广宁城后,臣首先收拢整顿从辽阳沈阳败退下来的士兵,并由孙元化主持开始在广宁成和西平堡修城和添置大炮。臣刚到前线,正在到各处了解情况,以求得出切实可行的应敌策略。”

    “不过臣首先详细了解的辽沈之败的情况,一些叛徒的临阵倒戈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也非常关键。辽东军队从前年萨尔浒之败后屡战屡败士气比较低,而且敌人对辽东军太过熟悉,渗透的也比较深,加上之前的将帅轻敌等众多因素造成了三月的辽沈之败。”王承恩念了很长一段后,稍微停了下,又接着继续念。

    “原辽东军虽然如此,不过在辽沈战役中还是奋勇杀敌伤亡也非常惨重。臣准备重新练一只新辽东军,以招募辽东难民为军。一则辽东难民有国仇家恨从军杀敌心切民心可用,二则招募难民为军还解决了大部分难民生存问题,还望皇上恩准。”

    “不过辽沈之败中,我军仍有浑河大战这个亮点。浑河大战中秦良玉的四川白杆兵加上戚金率领的戚家军一共七千余人,大战敌人数万人,却杀敌近万人。最后寡不敌众加上叛徒李永芳用沈阳城头大炮轰击,我军损失惨重,陈策、童仲癸、秦邦屏、戚金等大小将校共120多人悲壮殉国。”

    “在此战中白杆兵和戚家军英勇杀敌战斗力不俗,臣请皇上恩准秦良玉回川再招白杆兵和重新组建戚家军。秦良玉将军此前已经出发去京城到兵部述职,还望皇上能够给予信任。辽东的具体方略,臣等正在抓紧了解情况,争取快点拿出方略来。臣乞陛下能多关注军事,臣诚惶诚恐,辽东经略熊廷弼上。”王承恩读完松了一口气。

    朱由校边听边思考,熊廷弼果然没让他失望。虽然熊廷弼奏折中说还没有应敌方略,不过已经开始着手整顿军队,加固前线城防备战了。还准备以辽东难民组建新辽东军,请求恢复戚家军和白杆兵。

    朱由校没想到戚家军到现在还有,并且还参加的之前的辽沈之战,戚金虽然他没听说过,可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军他还是知道的。竟然在浑河战役中死伤大半,统率戚金也殉国了。无论是熊廷弼请求还是他对戚家军的仰慕,都一定要恢复重组戚家军。不过戚金战死了,不过戚家还有没有后代掌握戚家军的训练作战之法。

    秦良玉与白杆兵在中国历史上那是声名赫赫,尤其是秦良玉更被后世人说传颂。秦良玉是我国古代历史中唯一写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在明末为国征战几十年,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由校想到了传说的秦良玉,又想起了刚才说孙承宗说的白杆兵的应用,他就下定决定秦良玉进京之后,要好好嘉奖这位伟大的爱国女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