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合作研发-第2/2页





    相比之下,新凯的总工程师田元德,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田元德一开始还有些尴尬,不过他很快就摆正了心态。

    眼前这些人,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地位,都在自己之上。

    如果自己能代表公司和李长青的团队合作,搞出单壁碳纳米管的量产方案,那对自己未来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发展,都有着不小的好处。

    一时间,田元德同样变得热情起来。

    在庞永年的带领下,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新凯材料的厂区和实验室,中午的时候,众人聚集到会议室内,开始讨论接下来合作研发的具体工作安排。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对于这事,庞学林就不参与了。

    他只负责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具体研发分工,还是由李长青负责。

    ……

    六月一过,暑假正式来临,学校开始变得冷清起来。

    只是对庞学林而言,假期什么的,压根不存在的。

    刚刚成立的江城大学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他处理。

    比如李长青团队和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对接,就花费了他将近一周的时间。

    此外,实验室管理、各种行政事务还有学术会议,都需要他参加。

    原本他还想着要不要在数学上再找一门新课题去研究研究。

    毕竟碳纳米管、飞刃材料什么的,都是他在流浪地球世界玩剩下的东西,一点新鲜感都没有。

    但是他手下团队的实力不允许啊,有太多的事需要他亲力亲为了。

    特别是飞刃材料的制备。

    在中,飞刃材料最初的实验室制备方法,采用的分子砌筑技术,即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将一小段一小段的单壁碳纳米管连接起来。

    但是在现实世界,目前的原子力显微镜还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庞学林只能考虑采用王淼所使用的的黑箱反应方法。

    就是通过催化剂,让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可控的链式反应,通过计算机调整反应参数,来生产米级长度的单壁碳纳米管。

    这种反应,最难的并不是反应黑箱、各种高精度传感器的制造。

    无论是催化剂、反应黑箱还是传感器,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能搞出来。

    真正的难点,反而是反应过程的算法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使得黑箱能稳定产出米级的单壁碳纳米管。

    为了搞定这个算法,进入暑假之后,庞学林便把研究中心的大部分行政事务丢给了李长青,黑箱制造以及催化剂制备等工作交给手下的团队,他自己在家开始闭关,进行相关算法的研究。

    幸好这时姚冰夏专门从京城赶来,帮忙打理庞学林的衣食住行,庞学林的生活才不至于过得一团乱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