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间郡-第2/2页





    有失国体的密旨是必须要取回来的,若是一个不好密旨外流,始皇帝就要给李恪安上假作圣令的罪名,夷其三族,属员尽诛。

    陈平到那时才明白自己被留下来的真正用途。

    为了让假作圣令的罪名看起来真实些,李斯令他书旨,赵高还在盖玺的时候不小心挂了衣角,以至于好好的玺,成印时看起来不大像【皇帝行玺】,反有此像【皇帝之玺】……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也是为啥陈平笃定了李斯会在路上对他下黑手的原因,李恪假旨矫召要夷三族,他作为实际撰写人,一颗脑袋,估计也是不够用的。

    大秦君臣无耻的样子让李恪目瞪口呆,他对着两道密旨反反复复比了七遍,好容易才辨出两个玺印的缺失差别。

    这特马孖劢丕!

    其二,李恪成功了又怎么办?

    归化归化,归只是开始,化才是关键。

    大秦的君臣们想不出李恪打算如何用商贾和士人来替代兵卒,但至少知道其治理之法必与寻常牧民截然不同。

    桂贞提议重设郡边,将库不齐整体划入九原,以李恪为郡守总领,统掌全局,不复三郡分领的现状。

    蒙恬部分推翻他的谏言,认为九原乃边防重镇,不可轻动,应在库不齐独设一郡,同边郡事,由郡守兼任将军,统管军政。

    河间郡就此横空出世。

    其辖地北、东至大河,南抵横山、白于山一线,西及贺兰与狼山山脉,包含全部库布齐地区,暨杭锦、达拉特、准格尔、伊金霍洛、鄂克托、乌审、贺兰七原,地域广阔,人口……

    大秦在这草原连一座活城都没有,哪儿来的人口?

    此郡大概是郡县制出现以来最草率的一次定计,全郡上下,秦廷只安排一个郡守,一人一地,建一郡!

    换句话说,从密诣送到李恪手上的那一刻起,河间郡就是李恪,李恪就是河间郡!

    如此郡守惊得李恪哀莫大于心死,唯一能让他感到聊以**的,就是河间郡是个边郡,他与苏角、涉间、司马欣一样,同受匈奴上将军节制。他不仅是河间的郡守,同时还是蒙恬的副将。

    河间军计划下设一府四部,战兵四万。

    其中朔方部自苏角的九原军划出,拟据狼山大营,备匈奴;贺兰部自涉间的北地军划出,据贺兰山大营,备月氏;白于部自王离的上军划出,据白于山大营,庇护关中。

    此外,李恪的莫府不再是纯粹的指挥机构,亦要直辖一部战兵,就称河间部。

    河间部与河间军在上下级关系上类似句注将军帐下的句注校尉府,但句注校尉府是庇护中原的战备力量,而河间部存在的任务,则是为了弹压游牧,辐射七原。

    全军整整四万强兵……若加上亲兵,轻兵这些杂七杂八的配属,名义上归李恪统辖的兵员差不多有七八万人,论数量都快赶上库不齐现有的男人了。

    然而呢……四部兵马除了只建了半部的朔方部在李恪手里,贺兰、白于都还在几位好同袍手里攒着,而直属的河间部更是连影都没有。

    李恪还想起来,白于山好像是库不齐这头的叫法,这片山脉斜贯上郡,紧邻阳周,北麓叫白于山,南麓则叫白羽山……

    白羽亭在白羽山南麓立址的时候,他好像还考量过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王离把莫府设在山北的大营,聚了整整五部人马。

    白羽山北,白于山大营……

    天了个爷的,我居然把王离的老巢给端了?手机用户看大秦钜子请浏览m.shuhuangge.org/wapbook/4578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