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2/2页





    它的名字,叫分析机!

    李恪在梦中如兽人般仰天长啸,然后,就被辛凌毫无怜悯地拽了起来。

    “为何不弈棋?”

    “为何不敲门!”

    辛凌语竭。

    她默不作声递上第二块牍板。

    这次的画写实多了,但内容……居然是与獏行支架七分相似的网状斜梁,而且只有一根,也没有关于固定方式的描述。

    这根斜梁下牵着一根粗大的绳索,绳索连接挂钩,从顶端垂下。

    这古怪的结构图让李恪第一时间就想到大型吊机吊臂展开的模样。

    然而……秦人怎么可能想出这种结构?

    网状结构是利用大量的三角型分担压力,而网状斜梁则是用两个网状梁共同组成最大的三角形,交叉支点是唯一的稳定受力点,因为那是三角形的顶点。

    单臂的网状斜梁……

    后世的吊机确实有部分使用这种结构,可那是因为特种钢材的强度足够,在高强度的主干中间使用网状结构,既能节省材料,又能方便组装和伸缩。

    但大秦又不可能拥有高强度的钢材。

    使用青铜的话,硬则脆,韧则软,软硬适中,唯有将吊臂缩短。

    这种短胳膊短腿的起吊设备能有什么价值?更何况,它连滑轮组都没有。

    李恪疑惑地抬起头,看着辛凌:“辛阿姊,此物是你设计的?”

    “相里子。”

    相里子就是相里勤,战国时期赵人,大致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墨者中间,据说是墨子的学生。

    这是李恪脑海里关于这个人的全部知识。

    “相里子制此物何用?”

    辛凌傲娇地一抬头,选择不回答。

    李恪哭笑不得,从榻上下来,就着月光,点起油镫:“钜子令你将此物取来,当时有话要说吧?”

    “如何改制?”

    “改制的目标。”

    “负重,提拉。”

    李恪耸了耸肩,取块牍板噌噌画上滑轮结构,而且是标准的给吊车用的四拉索复合式滑轮组,配有主动定轮一对,负责提拉,辅动定轮一对,负责调整物品重心。

    画完滑轮组,他又在空白处写道:“网状斜梁不承力,易从中断折,当一体浇铸斜臂,以硬木填充加固重心,方可大用。”

    写完,他把墨迹吹干,收起牍板交给辛凌。

    “辛阿姊明日还来么?”他心虚地问。

    辛凌想了想,认真地点了点头,翻过窗,飘然而去。手机用户看大秦钜子请浏览m.shuhuangge.org/wapbook/4578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