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精铁?-第2/3页



至于将两个弟弟的籍贯迁到京城之类的愚蠢念头,他从来就没有过。

阮小二不是读书的料,连带着两个弟弟,小五和小七都不是读书的料。他家根本就不需要学区房,没有任何意义。

真要是将宅子安在太学边上,岂不是花了无数的冤枉钱?

唯一的好处就是离教坊很近。

但阮小二也是有追求的,随着年纪大了些,他发现风尘女子不适合他,他更喜欢良家。

阮小五费力的牵着李逵的战马,一边对不习惯生人的大黑马讨好道:“黑爷,您挪步,唉,抬腿,对了。”同时还不忘对李逵道:“少爷,您歇着,我去给叫人来伺候您。”

李逵有点头痛,阮小二头铁,但是阮小五欺软怕硬的性格,真让人头痛。记得原先不这样啊!倒是这家伙功夫很不错,比阮小二差的不多。

李逵最理想的小厮应该是李庆,一方面是同祖同宗的族弟,知根知底;另外,李庆要比其他人更圆滑一些,很适合当小厮。可这家伙如今出入一大帮子人,俨然是京城脚行的头面人物,让他去做小厮,估计李逵能镇压得住,但李庆心里绝对不乐意。

这也是为什么阮小五成了他随从的原因。

真是没什么可用的人。

至少在家奴仆役上,李家的底蕴真的支撑不起一个大家族该有的牌面。

“大眼贼,大活人站在你们面前,都不看一眼。”阮小五挺着胸膛,挎着腰刀,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指着看守工坊的仆役大声质问。

铁监的工坊,也不是谁都能来撒野的。除了一部分官员之外,随便个人还真不敢在这地方撒野。

“小子,你活……”

‘腻歪’二字还没等说出口,仆役就看到了在阮小五身后的李逵,这位面黑的汉子官职不比铁监大人小,前几日是铁监大人亲自迎来送去,做门房的自然要长一副要眼珠子,立刻就认出了李逵,躬身迎了出来:“李大人,您老来了,我家大老爷早在工坊里等着大人。”

李逵颔首道:“前面带路。”

“少爷!”

阮小五要追上去,被李逵用眼神拦住了,只好无趣的朝着门房而去。

铁监的冶铁工坊很大,比工部的要大得多。李逵跟着仆役,走了快小半柱香之后,才到来地方。几天没来,那个立起来没几天的小高炉浓烟滚滚,一片红火的景象。高炉下,大群的杂役费力的拉着风箱,挥汗如雨。

李逵穿过了四处通透的雨棚,来到了高炉边上。

他的视线落在了个锦袍的老头身上,这不是章惇吗?

李逵上前行礼道:“章相,你怎么来了?”

“我来受气来着,你管得着吗?”

章惇一开口,满嘴的火药味。

李逵茫然的看向了郑琦,后者无奈的苦笑。而鲁大师整个人都傻掉了,手指刚抬起来指着章惇,却吓得猛哆嗦放下,铁器工坊啥时候来过宰相?

打从大宋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宰相会来这等地方。

你堂堂正一品的宰相,不声不响,穿着商人的锦袍,装成无辜小老头来害人,简直阴险之极!

李逵将手搭在眉骨上,仿佛像是敬礼,却是铁器工坊匠人的习惯动作。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分辨高炉出火口的火焰亮度。

亮度越亮,温度就越高。要是有茶色玻璃,就更好了。可惜,没有。

李逵站在鲁大师边上,问:“出过炉渣了吗?”

“出过一次,准备再出一次。”

鲁大师咕咚,吞下口唾沫。章惇给他的压力要比苏颂强多了,老好人苏颂同样是宰相,却有种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但是章惇,北风最寒冷的时候,就是章惇待人处事的方式。他是个绝情的人,甚至对家里的儿子也是如此。

鲁大师瞥了一眼李逵,揶揄道:“大人,是否准备出炉水?”

“行了,出吧!”

“退后,不相干的人都给老夫退后,取模子,准备出炉水了!”

说是炉水,其实是铁水。

章惇也在郑琦等人护着的前提下,往后退却。炉子内是一千多度的铁水,连李逵都躲的远远地,这也不是宣誓勇气的场合。武功再高,也挡不住一千多度的铁水。

当亮红近乎泛白的炉水,顺着被捅去封泥的炉口流出来的那一刻,整个高炉周围的气温陡然上升,甚至连人的脸上都有种**辣的痛处。鲁大师却站在路子出炉水口不到十米的距离,身子仿佛像是标枪似的一动不动,盯着出炉水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