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旧党门下第一走狗-第2/3页



  “李!”

  “全!”

  “李全!”

  “全李!”

  ……

  距离老师家越来越近,李逵远远的就听到了李全的朗诵声,他可不能朗诵《千字文》,更不会背诵《百家姓》,只能是自己的名字。

  省去了他问路的麻烦,站在一个略显狭小的门口,李逵张望了一阵,咳嗽道:“先生在家吗?”

  从屋子里走出个年轻人,看到李逵的那一刻愣了愣。

  但当他看到李逵身上的士子素衣的打扮之后,忙作揖道:“不知兄台到访,小弟有礼了。”

  “兄台客气,小弟李逵,不知可是先生当面?”

  “就是在下,只是恕为兄眼拙,贤弟是……”

  “在下李逵,李全是我族兄。”

  “贤弟是读书人?”

  “沂州举子,不知兄台是?”

  “开封府举子范冲。”

  这个名字似乎听说过,只是范冲听到李逵的介绍,当说到自己是李全的兄长的时候,表情顿时有点怪异。带着狐疑地表情,李逵跟着范冲进入了小院,就两间房,十步见方的小院。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就算住在这样的斗室之中,主人似乎也颇有闲情逸致的精心布置了一番。

  来到院子里,四个人站在一起,突然间有点拥挤。

  “不知贤弟来鄙处,小弟没有准备。”说话间,范冲准备点火煮茶,被李逵拦住道:“兄台莫忙,小弟是来接人回去的。”

  “这样啊!”

  范冲也不强求,只是当李逵起身的那一刻,犹豫着喊住了李逵问:“兄台既已受教,为何不亲自教授令兄?”

  说完,范冲似乎不好意思的尴尬笑了笑,自圆其说的解释起来:“或许兄台有不得已的苦衷,在下孟浪了。”

  “不妨事。”李逵摇了摇头道:“只是兄长在京城,小弟在老家,不得相见而已。”

  “贤弟既已来京城,又与兄长交厚,不如这样,小弟将令兄的束脩退还给贤弟,不如贤弟领回家去慢慢教导可好?”

  李逵哪里敢揽这活,别看他和李全关系和睦,但要是自己教李全认字,这不是要了他的亲命吗?急忙摆手道:“兄台是有所不知,小弟是来赶考的,颇有不便。再说范兄面如钟玉,举止之间有大家风范,必然是信义之人,请不要推辞。”

  “我……”范冲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泄愤,自己是吃猪油蒙了心了吗?为什么要贪图这些个束脩,如今……想死的心都有,却又无可奈何。这也不能怪范冲小心眼,只是他如今落难,父亲被贬谪出京,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财,都说穷家富路,都让父亲带在身边赴任去了。

  而范冲自从解试通过之后,就在进城租了一个小院,准备潜心读书,期待来年的礼部省试。可是,身上没有钱,不仅要读书,还要想着生存。读书人的谋生手段很多,给人当幕僚,做账房,在街头给人写信之类的都可以。但是最惬意的就是当蒙学先生了,至少时间上可以和自己温习学业不会有冲突。

  于是他就因为李全的束脩高,这才将李全带回家开始认字。这一教,他发现问题来了。他甚至有种错觉,他领回来的不是个人,而是一块石头。

  尤其是今日早上,他还傻乎乎发现送上门的束脩,也收了。之后才发现,他家里的石头一块变两块,痛苦也翻倍起来。

  李逵要参加科举,难道范冲也要参加科举吗?

  范冲无奈,只好指着阮小二道:“贤弟,这位也是你家的兄弟?”

  “不是,是小厮。”李逵看向了阮小二,后者给予坚定的信心回应,似乎没他成不了的事。

  “贤弟宅心仁厚,要不这位领回家去吧?”

  李逵抬头看了一眼房梁上的腊肉,似乎比早晨送来的时候少了一块,顿时笑了起来:“兄台,吃了腊肉,这学恐怕不好退吧?”

  范冲捶胸哀叹道:“原以为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可没曾想到,羊和羊也有所不同。”随后对阮小二道:“小二,过来。”

  “好哒。老师。”

  说完阮小二恭敬地跑到了范冲面前,等待老师吩咐。范冲在地上写了三个字,后两个是‘小二’,只是前一个字不是‘阮’。这是蒙学老师经常会做的考校学生的手段,当然,也是刚入私塾的时候有用。等到学生认的字多了起来,就难不住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