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西京府(二更)-第2/3页





  多亏侍卫营及时赶到维持秩序。

  在本地小民的心目中,燕夫人开的这份工作,独属于本地人,流民没资格。

  所有人都在担心,流民一旦应征,会压低工钱,造成本地人无工可做。

  得知内情后,解决办法简单。

  直接在招工处贴上要求和待遇。

  不分本地小民,亦或是流民,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工价不变。

  并且让书办们拿着大喇叭在工地上宣传,不要和流民对立。

  流民没有工作,挣不到钱,吃不起饭,就会变成乱民。

  眼下,眼看着生活好转,谁也不想有乱民作乱,破坏大好局势吧。

  吴守业下工地做书办,也顺便承担起了书办工作。

  他和工友们闲聊,“官府肯定要接纳一部分流民下工地干活,最多就是分开,大家修不同的路段。

  平日里基本上没机会碰面。而且,官府已经发了通告,工钱不变,同工同酬。招收流民,不会压低大家的工价。”

  “靠不靠谱啊!现在说不压低工价,改明儿招了那群流民,一口气将工钱压低一半,大家还怎么活?”

  工友们忧心忡忡。

  官府的事情,按照经验,总觉着不靠谱。

  朝令夕改又不是第一次。

  今儿是这样,明儿是那样……

  吴守业很理解工友们的想法,“大家就算不相信官府,也该相信燕夫人。

  上次休假,谁去了城里?城里现在也是到处搞修建,又是修路又是建房子,好似有花不完的钱。

  那些商户,都跟着一起赚钱,热闹得不行。我在城里生活了十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热闹的场面。

  我听商人们闲聊,说是当年跟着眼燕夫人一起经营平阳郡的商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名副其实得豪商。

  就连当年跟着燕夫人的小商贩,现在都成了大商贾。

  不仅如此,那些商贾家的孩子,都去了书院读书考学,考科举做官。

  总而言之,跟着燕夫人的那些商人,全都得了好处。

  这回燕夫人来西京府,那些商人都跟着一起来,就是为了帮燕夫人重建京城。

  我就这么和你们说吧,将来,活是干不完的。

  五年,十年到处都需要下苦力的人,大家不愁找不到活干。”

  “吴守业,你没骗我们?将来真有干不完的活?”

  “我骗你们有什么好处,官府又不会给我多开一文钱的工钱。”

  “你的工钱高,活又轻松。正所谓吃谁的饭服谁的管,你帮官府说话,没人怪你。但是你不能哄骗大家。大家都是老乡街坊,这些年一起做工,你可不能昧了良心。”

  “我吴守业要是说瞎话哄骗大家,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那倒不至于。我们就是想求个心安,燕夫人当真要重建京城?前段时间,我听人说这是谣言。”

  吴守业斟酌道:“应该是真的。上面拉了一批人马,听说有上万人,前往京城方向修路,疏通沟渠。

  如果燕夫人不打算重建京城,干什么费那么大的劲,每天的工钱都不是小数目,更别提上万人吃喝花销。”

  “真的吗?”

  “太好了!燕夫人重建京城,肯定需要大量的民夫。果然将来不缺活干。”

  “就算干不了工地,还可以下苦力去开荒。上面说了,开荒亩十取一。只要开荒十亩,就可以拿到一亩的廉租田,子子孙孙一辈辈传下去。你家里人多,一年开荒五十亩都不成问题,两年就能拿到十亩廉租田。”

  “廉租田是什么回事,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是我知道。二十年前,燕夫人的富贵山庄就是这么操作的。廉租田,顾名思义,田租极为低廉,好像只需缴纳两成租子。”

  “真有这么好?两成租子,外加三成赋税,那自家还可以留五成。”

  一亩田地,如果能留下五成粮食,全家人的口粮基本上就不成问题。

  要知道,通常佃户租赁地主田地,租子至少都是五成,这还是良心价。

  交了租子,又交赋税,剩下两成粮食够吃个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