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织坊暴利



    这一日,武清伯进宫向皇帝贺新春,朱翊钧因此留他在乾清宫暖阁小聚。

    武清伯一进来就笑容灿烂地说道:“陛下,这下我们可是发财了!”

    然后,武清伯便趁此机会禀道:“织坊已经开工半月,眼下每日织工可织布三四匹,织工合计五十五人,合计每日可产布两百匹左右,比普通织机快了一倍,因我们的布更宽,故乃市所罕见,现在以五钱银子发卖,眼下已卖出五千匹,那些客商都抢着买呢!”

    朱翊钧听后十分欣喜。

    据朱翊钧知道,眼下织一匹布需要棉纱一钱五分银,自己的布以五钱银子卖出,也就意味着,每卖出一匹布可赚银三钱五分银子。

    值得一提的是,朱翊钧将自己的布价格定这么高也是为了保护家庭作坊生产的粗布价格,避免大量优质布大量低价进入市场而导致这些家庭作坊破产。

    作为皇帝,他即便要牟利也不能造成社会经济出现动荡。

    话转回来,朱翊钧心里默想道:“按照现在的生产规模,自己织坊一个月也能产六千多匹布,就算是六千匹布,也能盈利两千一百两,扣除人工成本,可获得纯利近一千七百两,自己按照份额可得一千两。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织坊规模,自己每个月就可以纯收入一千两银子!”

    大明的物价与后世不一样,二十两银子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自己现在一个月收入可是一千两!

    也就是说,自己一年收入预计至少有一万两千两!

    朱翊钧记得高拱说过月港的海贸税收一年也才三五千两,自己一个织坊的前期利润就已经是月港税收的两三倍。

    朱翊钧不知道是自己的飞梭织布机太能赚,还是月港的海贸太不发达。

    无论如何。

    现在的朱翊钧总算有了第一笔可以收自己支配的财政收入。

    武清伯也是一直在笑着,他也没想到自己这皇帝外孙制作的一个小小梭子竟给能带来这么多银子,如今他这半个月就自己收了五百多两,不但把之前付出的都赚了回来,还剩了不少。

    武清伯相信接下来按照这个进银子的速度,他两年就能进一万多两银子,比他领的俸禄多多了。

    不过。

    这时候,朱翊钧问了一句:“外公,那些织工现在一天要做多久的活?”

    “一天七个时辰!陛下,你看要不要再让他们多干一个时辰,一个月给他们二两纯银实在是太高了!臣养的姨娘月银都没这些织工高!”

    武清伯回道。

    “断不能再加了,朕想的是让他们工作四个时辰,七个时辰会不会太剥削了?”

    朱翊钧不由得问道,心想七个时辰的工作时间,这就是后世的朝六万九啊。

    “剥削?陛下到底心善,给二两银子,干七个时辰,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样好的东家,她们都高兴得很呢,没一个偷懒的,都说我们是菩萨!再说,少干三个时辰,我们得少赚不少银子!”

    武清伯说着又讲起自己以前当泥瓦工时从早到晚都难混顿饱饭的日子,然后就谈起对现在这些织工的羡慕。

    朱翊钧听后最终还是狠下心来,说道:“那就七个时辰吧!”

    “陛下,您现在已经赚了八百两银子,臣不好把银子带来,您看这怎么带给你才好?”

    武清伯不敢贪属于自己皇帝外孙的银子,但八百两现银带进宫又太显眼,因而他只好请示起来。

    朱翊钧知道银票是清朝道光年间才出现的,现在还没有银票,见武清伯这么说,便道:“先存在外公你那里,朕自己记下一个总账,到时候找你支用,这八百两立刻给俞将军送去,就说是朕给的!让他先把朕交给他的事办起来,另外他写书的酬金,朕还得再欠着,左右不过今年必给他,朕给你写个凭据。”

    武清伯答应着便去了,至于皇帝为何要把钱都给俞大猷,他也不好多问。

    武清伯走后,朱翊钧就也躺在了榻上,抱着一个手炉暗自偷笑,经过半年没钱支配的他如今知道自己有了第一笔现银收入后自然很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