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帝王胸襟-第2/2页





    “儿臣觉得首在吏治,完善监察制度和整饬吏治刻不容缓,裁汰老弱昏官,严惩贪腐,懒政怠政一律严惩不贷。”朱厚照看着朱佑樘说道。

    “朝廷有都察院,各道有监察御史,六部有清吏司,内廷还派了守备太监,可是吏治还不是这样?”朱佑樘摇着头看向儿子,开口问道:“吏治自古以来都是大问题,每一个帝王都想要解决吏治,都想要吏治清明,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朱厚照摇了摇头,然后开口说道:“父皇,朝廷虽然有很多的监察衙门,可是官官相护啊!再说了,这些人如果也贪污了,那怎么办?就像这一次的扬州一样,各地的守备太监,不是儿臣看不起他们,他们不是那些文官的对手,还是要另想办法。”

    听到儿子这么说,朱佑樘也来了兴趣,笑着问道:”那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官员最了解官员,官员也最清楚官员,儿臣想推出秘本制!“朱厚照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事实上秘本制就是清代的密折制,这个制度在清代发展到了巅峰,甚至连立皇储都是密诏立储制度,将册立皇储的密诏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

    清朝入关之初,沿袭大明旧制,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

    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题奏本都由通政使司进呈,在皇帝阅批之前,内阁大学士已经“票拟”过。因此,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不利于下情上达。其次,题本办文程序太繁,运转速度十分迟缓,而且由于经办人员过多,容易造成泄密,使皇帝实施政务受到很大限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