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多事之年-第2/2页





    陈典史连忙答应一声,躬身道:“县尊放心,下官一定尽力。”

    冯知县郑重的道:“本官与诸位一起共勉,都各自多担待一些,希望早日安定下来。”

    陈典史和纪浩连忙称是、

    冯知县朝两人摆摆手道:“你们去吧!”

    …………

    跟上次去双羊镇一样,纪浩和陈典史坐着板车,一众衙役和民壮步行跟随。

    不过跟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县衙的衙役只有一小部分跟随,大部分衙役被留下来维持城内秩序,毕竟这次倭寇来袭,定然少不了流离失所的百姓要往府城跑。

    他们这支队伍大部分人员,是昨天冯知县紧急征调来的县里各村的民壮。

    这些民壮看着都是粗壮结实的汉子,都是一副憨直的面容,纪浩看着他们手丈六长的长竿,感觉心中踏实了不少。

    起码他们看起来,比那些油滑的衙役,让人放心多了。他觉得这近百人的民壮队伍,就算碰到小股倭寇,应该也没什么好怕的。

    这些民壮主要是长竿手,也有少数弓箭手和刀手。

    说起这长竿,其实跟大枪差不多,但是比大枪要长上一些,其实叫长枪也完全可以。这种比起大枪能挑、能扫、能刺来,这长竿使用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排成阵列一起攒刺。

    比起大枪一般选用牛筋木、白蜡杆或是老藤条等既有硬度,又韧性十足的木材来制作,长竿既然不用挑、扫,这便有制作相对简易、便于就地取材的优势。

    山东地区不但民壮有用长竿的,很多卫所中也有专门的长竿手。

    无论是打仗,还是擒贼,排成阵列的长竿手一起攒射而出的长竿,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每年山东抽调的去九边秋戍轮值的卫军,基本都有一批长竿手,他们手中的长竿在对付鞑靼骑兵时,也是很有用的。

    车行辚辚,步履匆匆,一行人沿着官道往东岭镇赶去。

    ……

    ……手机用户看醉枕大明请浏览m.shuhuangge.org/wapbook/4514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