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切得从中秀才说起-第2/3页





    ?这一切还得从自己这身体前主人考中秀才说起。

    考中秀才后,除自身免丁外,还可以额外免丁两人。

    所谓免丁,便是指得免除徭役。

    在大明朝,只要在籍的百姓,都需要为朝廷服徭役。

    每年秋收之后,到来年春种之前,短则一两月,长则三四月,要给官府当牛做马,做工当差,让人苦不堪言。

    而且这个时候正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很多去服徭役的人,都把尸骨撂在了外地,再也回不了家。

    服徭役是件很苦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想尽办法逃避徭役。

    做黑户和投身官宦人家为奴,便是大明百姓最常用的两个手段。

    大明官府黄册上的人口其实是并不是大明的实际人口,因为很多黑户和投身为奴的人的名字,并不会出现在官府黄册上。

    大明的百姓只有在黄册上有名字,取得了户籍,并为朝廷纳税当差,才能被认为是王朝的子民。没有在黄册上被视为“流民”或“无籍之民”。

    名字不在黄册上,便没有合法身份。没有合法身份,意味着你也不享受大明朝赋予的各项权利。甚至你失踪了,官府都可以不受理。因为户籍档案上查无此人!

    虽然不在籍,便不能享受权利,但是大明的很多百姓依旧选择成为没什么保障的黑户或是奴婢,因为有不在黄册便可以不必履行缴赋税、服徭役的义务。

    对于贫苦百姓来说,很多都是只要能凑合着生活就够了,管它有没有档案了,好歹能活下去便是,做黑户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是对于想要读书人需要合法身份来参加科举,自然不能去做黑户或是奴婢。黑户没有身份自然不能参加科考,奴婢身份下贱,更是三代不得参加科举。

    那么读书人想要逃避徭役,只能想办法跟那些有免丁特权的人联系上。

    官吏和有功名之人,都是有免丁特权,但是这些特权除了他们自身享有以外,其余多出的权利只是针对家人呢!

    于是过继给有免丁特权官吏或是有功名之人当儿子,成了一个在大明很常用的免丁手段。

    纪宇轩是纪浩二族兄家的儿子,打小便喜欢读书,是以纪浩考中秀才之后,便过继给了他当儿子,便能名正言顺的享受免丁的权利。

    大家都是同宗同族的本家,这事儿也没什么丢人了。

    经过一番交谈,纪浩终于弄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大一个儿子了。

    …………

    纪浩随即又很是讨好的跟三伯他们几个攀谈起来。他还想搞明白另外一件事儿,那就是老太公为什么要对他实行家法。

    经过纪浩不断的跟三伯他们套话,终于弄明白了。

    这事儿也得从纪浩考中秀才后说起。

    这有了秀才功名,除了有免丁两人的特权,还有免粮两石的特权。

    虽然只是免粮两石,但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待遇,其实对普通人家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福利了。因为一旦不用交税粮,附加在税粮上的各种苛捐杂费,也一并不用缴纳!

    有特权自然要用,这两石的特权大约能免除四五十亩田地的税粮,纪浩自己家里只有十几亩的田地,这多出的一部分特权,纪老太公便理所当然的安排沈家庄的族人享受。

    纪老太公做事还是比较公道的,把这福利给了家族里最困难的三户人家。

    纪浩当时和他们签订了买卖田产的文书,他们三家把田产过户到纪浩名下。

    当然,这并不是真的买卖,纪浩也并没有付钱,至于那些田产也还归原主耕种,只是在官府过了个户而已。

    纪浩后世的眼光看来,这明显是钻政策的空子,挖朝廷的墙角。

    不过,在大明百姓看来,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人都这么干,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当时大家都知道跟纪秀才立契只不过是个形式,但是这些田地确实是落在了纪秀才名下。

    没想到这纪秀才自打中了秀才后,便性情大变,整日流连风月场所,把家里钱财和田地败光之后,便将主意打到了族人们落到他名下的这些田地上。他将这些田地卖了银子,用于风花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