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如来佛祖-第2/3页





    可惜佛门在印度不行了,不然阿三多欢喜。

    但苏阳也知道,这佛门的弥勒佛很早之前就已经定了。

    如来平静的看着苏阳,淡然说道:“你说的是伪经。”

    伪经。

    这可是弥勒下生经。

    苏阳淡淡想着。

    如来看着苏阳不为所动的模样,笑道:“你当是在人间太久,受到假经假文荼毒,是以对佛有了种种误解,今日在这里,我便传你三法印,这是佛门至高要义,凭借此三法印,你自然能够分辨佛经伪经,也能分清楚这世间真假。”

    如来说着,手中已经成印,在这印法之下,便是佛门至理。

    诸行无常。

    一切皆在变化,过去,现在,未来,有生就有死,没有任何事物是亘古长存的。

    而后手中又有一印,是为诸法无我。

    自身是五蕴聚合所生,而诸法无我,便是从五蕴聚合之中抽身,从而不为五蕴所惑,不背负过去,不沉溺现在,安乐自在。

    最后又有一印,是为“涅槃寂静”。

    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从而清净极乐。

    “三法印便是佛门主旨。”

    如来说道:“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做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

    这三法印的印,不仅仅适才如来的手印,更是印证,就如同官印一样,一切的佛门经典都可以在这三法印前面检测,印证,如此辨别真假佛法,而不符合三法印的经文,那就是粪块魔典。

    弥勒下生经并不和三法印,因此这经文就当真是弥勒所说,也是假佛法,假经典。

    也在此时,苏阳有了一些明悟。

    人往往会产生欲念,欲念就会催生不满,遇到不喜欢的便想要避开,遇到喜欢的就想要增加维持,因此人心永远不满,永远不安,由此就在十二因缘中往复循环,而释迦牟尼认清了本质,体验到了这些情感,不沉溺,不背负,由此才成为了“觉悟者”。

    也由此才到达了彼岸。

    到了彼岸之后,如来不会再涉足世间了,因为他已经寂灭清净了。

    苏阳看着如来,苦笑说道:“我都不知道为何你们会看好我。”

    弥勒的位置在佛门来说,可非同小可。

    “你有一颗妙心。”

    如来看着苏阳,说道:“也有一颗慈心。”

    “什么是妙心?”

    苏阳连忙问道。

    如来端坐莲台,梵音慈顺,说道:“心由五蕴而成,人在世间所见的一切,便形成了一颗独特的心,就像是秦朝的人有秦朝的心,宋朝的人有宋朝的心,大乾的人历历所见皆是大乾,故此心中所见所知,也仅在大乾,众生智力皆受此限制,对未来所求,不过一日三餐能吃饱饭,不过多赚一些黄金,想到行路艰难,想的也仅是千里马……但你不同,你的心不受当前限制,而似在久远的将来,相比你心中的人人平等喜乐,这弥勒下生经所说越发拙劣可笑。”

    因为是穿越者,所见所知皆几百年后,心自然和当前的人并不一样,这一颗心被如来称作“妙心”。

    只是,菩萨读我心了?

    苏阳当初对观世音菩萨可是有许多小怨言呐……

    “菩萨既然知道我心中所想,她自然可以来做此事。”

    苏阳说道。知识被别人知道了,自然也被别人学去,观音菩萨读苏阳的心,那么应当知道苏阳是穿越者,并且知道未来的许多事情了。

    如来摇头,说道:“你身怀异宝,又有元始天王的法门,观世音也是掐法印,推未来,心怀善意,方知晓一点,如恒河一沙,而现在你又有不同,我也看不透你的心事,自然不能假手他人。”

    玄真经?

    苏阳当真不知道,玄真经居然还有这般能耐,能够让菩萨佛陀都看不透自身所想……那么为何自己感觉玄真经很一般,并且这玉佩金珰真就有些鸡肋。

    “佛祖可知元始天王的玄真经?”

    苏阳向如来佛祖求解惑。

    如来听苏阳询问,垂目看向苏阳,良久之后,方才说道:“我并不知什么是玄真经,但是在久远的过去,元始天王凝练符篆,分散神权,这才有了封神之事,这一点,我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