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出版社规划】-第2/2页





    而且前段时间跟张老师聊天的时候,从他口中得知,港督戴麟趾准备在全港范围内实施强制性六年义务教育,家长不得已任何方式拒绝适龄儿童上学,虽说这个法案还在计划当中,但霍耀文却是知道这件事再过两年就会正式实施。

    如此一来,全港受教育的年轻人也会徒步增长,对各类的教材书籍方面也会有所需求。

    如果自己买下了学校倒闭的出版社,以香港大学出版社的名义,找一些香港大学的教师,或者各大中学书院的讲师来共同策划一本课外辅导书,想来必然会受到无数家长的欢迎。

    就跟后来让每个学生痛苦的《黄冈题库》和《三年模拟五年高考》等这些课外辅导书一样。

    毕竟无论是那个地区的家长,只要是华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好书,考上大学。

    而且就算去掉这些辅导教材书,出版社还可以跟之前一样,出版一些学术类的书籍,不光光是香港大学,也还可以像中文大学,亦或者香港其它各大高校的精英教师教授、和社会学者进行邀稿。

    去掉教材书、课外辅导书这些书籍外,出版社也可以接受非教育性的图书投稿。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各类杂书,都可以选择性的出版。

    想着想着,霍耀文的脑海里思路渐渐清晰。

    想到一些关键的地方,怕自己忘记,也是拿出桌上的记事本,开始一点一点的慢慢规划书写起来。

    首先是要解决印刷机和员工的问题,其次就是向校方申请购买出版社,同时也必须要尽可能的保留香港大学出版社这个名字。

    写到此处,霍耀文眉头一皱,他想起了昨天张承颐的话,学校方面未必会愿意出售出版社,而且除了那些老印刷机械外,似乎也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默默思虑了很久,霍耀文划掉了购买出版社,而是写了和香港大学合作。

    在霍耀文看来,如果可以跟学校合作的话,这样一来,有了合作关系,倒是用香港大学这个名字来命名出版社,同时也能借助香港大学的声望,这样的话,前期的一些杂事琐事想来很容易就能解决。

    最为主要的是,如果和学校合作的话,那么霍耀文的背后就站着整个香港大学,包括之前毕业的师哥师姐,以及曾经任职在香港大学的教师和教授。

    那些人很多都还在香港各行各业奋斗着,以香港大学出版社的名义,将所有对自己有价值的人进行串联起来,这对于目前没有任何人脉的霍耀文来说,是个非常非常好的选择。

    也是一个绝对不能错过的机会!!

    香港大学成立至今也有58年的历史,在这58年中,有太多太多的教师、教授、学生从学校出来,走向各个行业,有立法局议员、也有行政局长官、也有商界精英,更有一些毕业后当了警察,现在他们也都早已身在高位。

    哪怕是近些年毕业的学子,还没有什么建树,可同样不能小视,毕竟未来很大一部分香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都会接替政府各个部门的岗位,成为香港新的精英人士。

    这些人作为霍耀文的师兄师姐,正常情况下或许没什么多大的用处,但未来只要他达到了某些高度,必然会跟这些人有所接触,到时候有了香港大学这个串联点,熟络起来自是简单的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