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算计-第2/2页





    顺利完成接触俟奴夫人的第一步,马上就开始着手安排第二步。为此,黄顺特意带人来到呼延部,找呼延煌商量借兵的事,为王珣执行计划中第二步创造机会。

    黄顺找呼延煌借兵,也不完全是个幌子。黄顺他们算计过,打下榆林,难点在于怎么把大队人马拉过去。但如何守住榆林,重点在于得到呼延部和俟奴部的支持。

    毕竟,那里是羌人的世界,黄顺贸然插入一脚,夺取了重镇榆林,羌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放弃潼关前线的战斗,直接回师榆林,与黄顺一较短长,是极有可能的事。

    黄顺手上兵马虽然不少,比起羌兵来,还是少了不少。而且,通过石子岭一战,暴露了祖蓝和祖桂新训的兵马的很多不足。

    新兵就是新兵,这些胡人,让他们各自为战,确实是把好手,但靠着严格的纪律把他们组合成一个团队,却大大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战斗力。

    黄顺对此,也很有原则,宁可短期内战力上不去,也要执行军纪。

    如此一来,那些新兵,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就派不上什么用场。黄顺的安排,也是把他们留在定襄,继续在与可朱浑氏的对峙中锤炼成型。

    而跟随黄顺远征的,就只有自己从襄阳带出来的二百黄氏战士和六百墨氏战士,再加上后来6续训练出来的胡人重骑兵,黄顺的兵力,也就一千出头。这点兵力,用来进攻,绰绰有余,但用来防守,却是捉襟见肘。

    所以,为应付即将面临的重兵压境,向呼延部借兵,势在必行。

    黄顺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要求,他早有目标,就是呼延辽。只要说服呼延煌同意呼延辽跟随一起远征,呼延辽那边,就好办多了。

    呼延辽早已接受黄顺的意见:在呼延部,他不可能取得继承的位置,还不如跟随黄顺,另行打下一片基业。如此一来,即使呼延辽没有大人的名义,却有着不下于大人的权势。照样呼风唤雨,八面威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