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4:利弊得失



    老王是坏人,这一点确定!

    而后,桃花斋一事,刘家一事,外来官员一事,种种事情串联,且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这就是逻辑推导,不过逻辑推导固然有好处,但也有坏处,因为逻辑注重的是‘通顺’,讲究大胆设想,事出有因。

    可一旦有某个节点推导错误,继续推导下去的话,就会越来越偏离真相,所以这其中需要经验的辅助。

    经验的用处,在于可以力所能及的找出能‘说通’的关键点,从而让构建的逻辑链更为稳定的往下延伸。

    在将这些事,和老王串联在一起,古青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老王的神态,举止,言行等反应,来确定自己的逻辑链是否正确。

    最后,古青在确定了这些后,针对性的根据老王的秉性,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提升自身价值,争取保住小命。

    暂时性保命以后,古青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脱险。

    继而系统打开,他得以去其他世界,争取三年的时间。

    等他自身实力不再是以前那种蝼蚁,而是成了‘略有自保能力的,强壮的蚂蚁’后,古青才开始设想如何反败为胜。

    奈何出了种种诡异事情,古青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转而把‘保命’的条件,再度列到首位。

    直到后来……

    能赢,或者说计谋能否成功,其实关键在于经验和逻辑推导的结合,在什么时候,怎么用它们。

    至于多智近乎妖这种操作,吹得挺玄乎,其实说白了没什么。

    单从结果论来看,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只有一种可能性——布局者掌握着不对等的信息情报。

    只有做到先知先觉,才能让计谋变得环环相扣,否则所谓计谋,不过是一笑话罢了。

    比如现在,赵武源认为古青很妖孽,什么都算得清楚。其实古青只是知道那俩人的秉性,继而根据这点,顺势引导而已,没有那么高深。

    计谋一旦揭开,往往很是简单。

    因为越复杂的计谋,就意味着——变数越多。

    如今古青跟那俩人之间,战斗力是不成正比的,唯一优势在于赵武源这个盟友的独特性,以及敌明我暗这个特点。

    借着赵武源的嘴,一步步的诱导,或者说‘误导’对方的判断,引诱对方最终走向死亡,这是他唯一的,赢得概率较大的方法。

    话归正题!

    赵武源的演技,经过这一路的锤炼,外加‘求生欲’的刺激,着实提高了不少,一番真真假假的屁话,还真把邪王宗二人忽悠住了。

    甭管他们信不信,这番话的重点压根不在于这里,而是看他们敢不敢赌!

    赌什么?

    赌他们是否敢于冒着风险,让赵武源当探路石。

    如果他们执意让赵武源当探路石,那之后就要冒着阵法的阻碍等风险,两个门外汉能否度过这危机?

    对于这个问题,二人很明显陷入了衡量与犹豫。

    赵武源说完就不再哔哔,而是选择去看两旁的石刻,文字,试图从这些当中,找出更多关于墓主的信息线索。

    “九百年前的王朝吗?”

    赵武源眯缝着眼睛,目光落在某块石碑上,表情显得格外严肃:“根据我所知道的历史发展推演下来,这座墓的主人,应该是——杨才英。”

    如果是他,那可就麻烦了。

    杨才英一生,可谓多灾多难。

    生为小偷,被抓入大牢替人顶罪,然后被发配到边疆充当奴兵。但让人惊掉眼珠的是,无数狠人,凶人都死了,而他却愣是从尸体堆里爬了出来。

    不但如此,他还得到贵人相助,得以功过相抵,成功去掉奴籍,随后跟着这个伯乐,杨才英屡建奇功,到最后甚至官居三品,可谓到了人生顶峰。

    奈何,成也伯乐,败也伯乐。

    这导致杨才英最终站错了队,朝廷念他远在边疆,不能轻易问责。故而准备将杨才英骗入京城,再行削权之举。

    不过他也是狠人,眼看没有活路,索性起兵造反。

    结果很明显……他失败了。

    后来,关于杨才英的记载就变得含糊不清,有人说被朝廷逮住直接砍了脑袋,也有人说他侥幸逃得一命归隐山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