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四)



    四

    假期很快就过完了。送走了务实及彭凯,郑文淑现在要送新锐上初一了。

    岑新锐考上的是名列省级重点中学行列的荔川县第一中学。由于荔川县和清江市有过几次分分合合,荔川中学便不是办在县城内,而是设在三十里外的清江市郊。这样,十三岁的岑新锐便不能走读,只能寄宿。自出生以来,除了曾有过一次随父亲到省城叔叔家探亲的经历外,岑新锐这是第一次前往其它城市,故此非常兴奋。坐在开往清江市的班车上,他一直趴在窗口,仔细观察着沿途映入眼帘的各种景物,尤其是下车后行走在清江市的马路上,眼睛更是不够用了:商店那么洋气,市容那么整洁,连行人都那么精神。他打量着目所能及的周围,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令人愉快。

    看着新锐兴奋的样子,和他一路同行的郑文淑也很高兴。对于这个儿子,她很多时候具怀的是一种歉疚之情:生他的时候,她以往罹患过的心神经官能症又一次发作,不仅整天心慌气短得不行,难以周到地照料他,而且没有足够的奶水哺育他,弄得他一岁之前吃的几乎全是米糊,营养一直跟不上。看着他比别的婴儿瘦了差不多一圈的小脸,尤其是看着他因发育不良而长得像鸭蹼一样的薄薄的脚丫,她心疼得不行。说来也怪,她和岑华年一直担心他日后会体弱多病,可他自出生起便没使他们忧愁过,不仅没生过什么病,而且非常听话,尤其是他的学习成绩,自发蒙起,就始终排在所在班级同学的前列,给他们争光不少。尽管大儿子务实读书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在他们夫妻俩看来,小儿子的学习更使人放心。因为他求知欲特别旺盛,理解力和记性也相当好,而这在教了二十年多年书的岑华年看来,无疑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条件。

    但令母子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与很多新生和送他们上学的家长一道走进一中这所名闻遐迩的学校时,却在新生体检的当口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岑新锐眼睛近视,不符合入学标准。

    “这位大嫂,你孩子眼睛视力不行啊,”看着岑新锐费尽力气,只能在视力表上指出0.5的字码时,一中卫生室那个负责体验的矮个子校医殷长达对郑文淑说道,“继续看书写字,视力会越来越差的。”

    “那怎么办,总不能考上了不读吧。”闻听这话,郑文淑有点急了,“再说,这么小的孩子,不读书能做什么?”说话间,她下意识地回望了一下站在自己身边的新锐。

    听着母亲和校医的对话,岑新锐很有点紧张。无意间,他发现阙仁东、邵一山这几个和他一道考进荔川一中的小伙伴都看着校医,很是关心,只有麻平一个人立在一边,一副与己无关的神情。

    “我也没说不让他读书,”听着郑文淑的话语,校医殷长达走到案几边坐下,写开了什么,“不过要入学,先得矫正一下视力。”

    “你是说要配眼镜?”郑文淑问道。

    “是的,赶快去办,”写了一气后,校医抬起了头,虽仍无有什么表情,但话却说得柔和了许多,“记住,须得配到一点零以上。”

    “好的。”郑文淑舒了口气。儿子眼睛近视,她早就察觉到了,也不止一次提醒他看书的时候注意用眼卫生,只是没想到发展到了不配眼镜便不能入学的地步。现在既然校医提出来,那就按学校的要求办吧,尽管这笔钱在预算之外。

    “妈妈,我读书没问题吧。”骤遇从未碰到的情况,又关乎上学,岑新锐很有点担心了。从卫生室出来后,他忍不住问道。

    “没事的,新锐。”看着儿子不无忧郁的眼神,郑文淑安慰着他,“校医刚才不是说了吗,配上眼睛就没问题了。”说实在的,对于校医开头那番话,她当时也以为孩子上不了学,心想真要那样,可就误了孩子一生。须知新锐不仅爱读书,而且天资很高,就是鞠半仙都说了,他今后的来头,比哥哥都要好。尽管这样的话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不信。

    “我不想戴眼镜。”岑新锐憋了一会,迸出这样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