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李世民:有人在背后搞我,猥琐发育真难……



    太极宫,临湖殿。



    李渊端坐在书案之后,太史令傅奕颤颤巍巍跪于李渊面前。



    他已年过七旬,李渊待他很好,每次面圣都会赐座,但这次他不敢坐。



    他立在书案前,始终弯腰拱手,并不抬头,因此李渊只能看到他头顶花白的发髻。



    “真的是秦王?”李渊问道。



    “是。”傅奕回答得十分笃信,“日月星辰不会骗人,自入六月以来,接连两次太白经天。



    此乃天下革,民更王之天相,头一次占卜出了兵丧之卦。



    今日,太白复又经天,出于秦地分野之上,乃是秦王拥有天下的征兆。



    圣上!不得不防啊!”



    “可朕已摘了他的兵权,调走了他身边猛将……哎……”李渊长叹一声:“说到底,是我负了他,要怪只能怪他晚生了九年。”



    李世民比太子哥哥正好小九岁。



    “圣上!”傅奕擦了擦眼角的泪痕,他心疼左右为难的圣上。因为他和大部分朝臣一样,站在江山社稷这边。



    他还是要将规劝的话说完,他已抱了死谏之心。



    “圣上!社稷之事不容疏忽啊!秦王战功赫赫,在军中一呼百应,一朝被摘了兵权,朝不保夕,难免怨怼,若他……”



    “朝不保夕。”这个词自李渊口中重复出来,无比沉重,“太子竟不能给他一条生路?”



    傅奕心中更加悲凉,任谁都知道,皇储之争一旦拉开序幕,就只能不死不休。唯有一方死了,另一方才能安心。



    李渊当然也明白这道理,明白和接受是两码事。



    “太子宽厚,怎会做出手足相残之事?”傅奕只能捡着李渊爱听的说道:“只要秦王今后做个闲散王,太子必可让其荣华一生,就怕秦王不甘屈居人下啊……”



    “难道老天要我对亲生儿子下手?”李渊仰头问天。



    傅奕很想告诉他:得下手了,现在优柔寡断以后怕是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啊。



    但他没说。他可不想成为李渊以后找别扭的针对对象。他只是坚定地拱手立在李渊面前,像一颗根系盘错的老树。



    “可他不仅仅是我的儿子,他还是大唐的战神,旁人打不动的薛举、王世充、刘黑闼,他一个个地收拾干净……”李渊微微低下头,似不想让人看到他算计压榨儿子时的嘴脸,“……北境突厥频频来犯,大唐不能没有他。”



    李渊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若下次派李世民出征,他能死在战场上,那可太好了。



    他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来不及细琢磨,贴身太监进屋,溜到李渊身边,低声道:



    “元从禁军统帅敬君弘求见,说有要紧的军报。”



    李渊不敢怠慢军报,对傅奕挥手道:“天相之事,朕需想一个妥帖的处置办法,您先回吧。”



    傅奕不敢争辩,默默出了临湖殿。



    敬君弘急匆匆进殿,麻利地一拱手,连珠炮似的说道:“臣接到暗报,秦王在城外集结兵力,谋反了。”



    李渊未答话,敬君弘便抬头看着他,等待着。



    “你再说一遍。”李渊道。



    “秦王反了。”



    “他怎么反的?!”



    这句话是喊出来的,喊叫的同时,李渊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他面前的楠木书案太沉了,只有蹦起来,才掀得动。



    敬君弘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对撒谎的人来说,听慌的人越是失去理智,就越好骗。这是好事。



    敬君弘忙道:“秦王今日率兵出了长安,奔赴骊山猎场,不久便又折返回来,在城外驻扎,不仅如此,他还暗暗召集旧部,让他们响应起事。



    当年秦王曾救过臣一命,臣答应为他效犬马之劳,以做报答……”



    李渊打断敬君弘道:“他觉得报恩的时机已到了吗?”



    “臣绝不敢对圣上,对大唐有二心,因此臣来给圣上报信,此为人臣之忠,但臣终究欠了秦王一条命,又背叛了他,此为不义,不义之人有何颜面再在圣上身边戍卫,因此,臣此番亦向圣上请辞,还望恩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