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2/3页





    大清才脚踩着大明,割下了一块肥肉,郑芝龙就半道上杀出来,反手给了大清一记重重的耳光。

    这是绝对的猛烈啊,看的刘泽洪心里直发毛。

    兖州之战阿济格败得太脆了,那可是八旗的支柱力量,叫刘泽洪这种无耻之人心里少不得要起嘀咕。

    大清国刚刚起的势头,就给郑芝龙这一巴掌给抽没了啊。王牌主力,纵横无敌的八旗铁骑还跪的那么干脆,这大清真的有天命吗?

    今后看啊,这南北朝还是南北朝。不过这北朝的主人不见得是大清,而也有可能是郑家人。

    随着那一战的消息越发多的传入他的耳朵,刘泽洪心里就更把满清看低了三分。

    郑家人可也准备夺天下的,还就要在齐鲁着手,那鞑子主力以多打少都干不过郑军,他们日后真还能得好吗?

    想到他所认知的郑家,这大青果怎么看都是要遭殃的。

    然这仅仅是一个种子,想要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那还需要阳光、水和肥料。

    而郑芝龙马不停蹄的引大军杀到津门,转而进攻燕京来,郑鸿逵又引兵在津门登陆,叫其实力大增,上五万郑军气势汹汹奔来,这就是他所需要的阳光,这就是他说需要的水和肥料。

    它们来的出乎意料的快,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就叫刘泽洪心中的种子长成了一颗大树。

    刘泽洪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自己爹。刘良臣投鞑都十几年了,妻妾也娶了好几个,可就是没留下一个种儿。别说是带把的了,就是不带把的都没有。一跟刘泽洪相见,那真是恨不得把儿子拴在裤腰带上,上茅房都舍不得撒手。

    几次喝醉了抱着儿子大哭,然后说刘良佐的好,人家这当大伯的做的地道。一点没亏待大侄子。把侄子提拔为参将,就是亲儿子也就这样了。

    所以骤然听闻了刘泽洪的话,刘良臣虽然吓的自冒冷汗,却半分大义灭亲的心都没有。

    相反,随着郑芝龙大军一日一**近通州,刘良臣也下定决心了。

    “天下若只有明清,为父必选大清是从,然而这世间还多出了一个郑芝龙。”刘良臣想着自己听到的见到的,想到大清在郑芝龙手中吃掉的那些亏,“郑氏仗着枪炮犀利,可是废了八旗最引以为豪的勇武。这再好的身手也一枪撂倒。”

    八旗里的那些个白甲兵,那真的是生死中磨砺出的强兵,身披重甲,以一当十都是小菜一碟。

    但面对着枪炮也一样不堪一击,你只需要轻轻扣动扳机,一颗不值一钱的铅弹就能夺走一个百战勇士的性命。

    “如今的天下人谁还不知道怎么对付八旗?只要有足够多的枪炮,只要在铸造枪炮时候不偷工减料,制造药粉时候不偷工减料,军兵操练时候再严格一些,能不滥射盲射,这八旗就不足为惧。”

    刘良臣言语里充满了感慨,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见解实际上是多么可笑的,但他就这么认为,而且深信不疑。

    满清八旗一次次败在郑芝龙手中,全都是夯实这一论点的证据啊。

    就跟前面说的,郑芝龙对满清最大的打击并不是他战场上打杀了多少八旗勇士,而是叫人看清了如何击败八旗,叫人看清了击败八旗的法子。

    这天底下这般想的可远不止刘良臣一人。

    “郑芝龙也好,大明也好,全都不缺钱粮火器,只要用心,你别看明军败得凄惨,但他们用不了两年就能拉出一支操练娴熟的火器大军。如此反而比大清更有机会重整河山。”

    刘良臣言语着说,说的刘泽洪止不住的点头。姜还是老的辣,老爹这是真知灼见。

    对比刘泽洪只是觉得满清不好,觉得郑芝龙要在齐鲁着手后,满清便就将很难再有作为,甚至未来有生死之忧,而大明现下里看却是安稳的很。加之满清频频拿汉军做炮灰,完全不把汉兵当然来看待。这叫刘泽洪潜意识里就不愿为满清效忠。

    刘良臣的看法则更有见底,着眼也更加长远。同时也更加的可恨。

    因为刘良臣之所以愿意反叛满清,那完全是从利弊角度出发的,而不是民族大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