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没坏处-第2/3页





    就现在的火炮精准度,想要正中对面的炮车炮架,不是很难,而是太难了。

    清军在使用大炮轰城之余,就是派出军兵四下出击,或是强征民壮,或是骚扰郑军的后路。

    “轰轰轰……”

    两军的大炮始终在彼此对轰。

    城上城下,炮声震天,矢石横飞之余,大群被清军强逼上来的青壮们如同蝗虫一般冲了上来。

    这些人都是被清军强行征召的,一个个哭丧着脸,谁也不敢也不想向前。可在清军的刀枪威逼下却只能向前,必须向前。

    德州城防是相当完整的,郑军夺取这里时候已经是冬季,倒也用泼水成冰的法子在城外筑起了几座冰堡来,可现在都二月末了,运河里的冰都要融尽了,冰堡自然早就不成。再建造堡垒炮楼也是时间不足,现在只是尽可能的武装德州城池。

    在城内堆积沙袋,加固城墙,在城墙上堆积沙包,巩固敌楼,把敌楼变成炮楼……

    郑军的枪炮可不会有缺,便是一些被收拢来的小佛朗机炮等也都派上了用场。至少它们的射程都能笼罩着城外的护城河。

    此刻的德州北城瓮城,只五斤炮就有三门,还有两门三斤炮,以及不少臼炮在还击着。

    那射出的一枚枚弹子,杀伤力着实是不小,打的城下的青壮们魂飞魄散。

    尤其是一门门臼炮,它们打出的开花弹特意剪短了引信,每每在青壮的头顶上凌空爆炸,这杀伤力可比那些实心铁球强多了,威慑力也强出很多。

    被清军驱赶来的青壮们倒在地上痛苦的哀嚎着,也没人来扶他们一下,甚至一些人还会被身后惊慌的人群无情地在身上踩踏而过。

    哗啦啦落下的沙包土袋很快就把壕沟填平,一天的时间,德州城北面的壕沟愣是被填出了小百丈宽的通道来。

    李士元几次领兵突击,但清军早有守备,均无功而返。

    德州城里一些人胆战心惊,郑芝豹倒是老神在在。怕什么怕?清军有大炮,他们也有大炮。城内有堆满了粮食炭火,储备了诸多军需,便是耗上一年他都不怕。

    但郑芝豹相信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南面的兖州战场一定会传来郑军大胜的捷报。到时候德州的艰难还算个屁啊。

    对于郑芝龙近来的决定,郑芝豹是搞不明白的,大兄不止跟金陵翻了脸,还把郑森立为世子,甚至与他私下里谈话,都莫名其妙的表示要传位给郑森。

    郑芝豹的脑子真的糊涂了,他也不想搞明白,只老老实实的听令就是。横竖一切有郑芝龙!

    郑芝龙叫他顶住豪格,他就直接顶到了德州。

    这德州城内的兵马虽然是七拼八凑来的,如谢迁和丁可泽的义军,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但对面的清军不也是乌合之众么?

    虽然敌众我寡,两军实则却相差并不悬殊,至少清军没有边封锁德州便起兵南下的能耐,他相信自己能守住德州。

    而至于郑芝龙在兖州主战场的厮杀会不会落败,郑芝豹是从不去想的。

    看这些年的战事,他大哥何尝打过败仗?郑芝豹对自己大兄的信心简直能飞上天跟太阳肩并肩。

    “轰!轰!”隆隆的炮声响彻整个德州。

    先是四门定辽大将军炮开火,这大将军炮就是大明仿造版的红夷大炮。一丈二尺长的青铜铁心炮——外表是青铜,里边是铁。炮身由前至后逐渐加粗,中间有三道隆起的铜箍。炮身中部的两边各有一炮耳,炮尾端呈海螺状。重约五千斤。

    这是大明曾经抵御满清的利器,其中一门火炮炮身的前部还有阴刻的铭文:钦差提督军务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吴捐资铸造,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吉日。这个“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吴”,分明就是吴三桂。

    接着是四门神威大将军炮,然后还有两门西式的十二磅炮。

    这十门重炮每隔一阵儿就能发射一次,一枚枚实心弹打在城墙上,德州城墙虽然坚固,外层包的都是五十斤重的大砖石,触点也莫不龟裂粉碎。

    接着是大批的清军扛着木排长梯往前,如同蚂蚁一般。冒着城上的枪炮,在身后督战部队的威逼下,拼尽全力的往前,往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