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顺皇帝要见血-第2/3页





    但现在的吴三桂却真的准备给多尔衮去信了。

    杨村里的郑芝龙也在给江南的江哲、沈楠光去信。这北地剧变,不知道会引得多少流民难民往南逃,郑芝龙让他们二人注意一点。

    同时呢,也叫二人密切注意江南官场的变化。

    崇祯帝已经到津门了,想要下金陵还不容易吗?甚至于这封信传到他们二人手中时候,江南官场很可能已经躁动起来。崇祯帝举朝南迁,已经安然退入津门的消息,可能都已经传遍江南了。

    到时候会有很多人跳起来。

    郑芝龙想看看内中有没有可被他收为己用的人,就好比一些阉党。

    之前若不是顾忌声名,他早就使人招揽阮大铖这等人了。

    人阮大铖怎么了?是你东林党自己人搞内讧拦了俺上进的路,魏忠贤这个时候伸手扒拉了我一下,这明显就是一种手段呢。虽然我贪恋权位,真就接住了这块大肥肉,从而也算证明我的人品的确不咋地,但我也没为恶,没胡作非为不是?

    在郑芝龙的眼中,阮大铖为人反复,固然不足道,然其之所以臭名昭著,盖是因反出东林。是得罪了掌握着江南舆论话语权的东林党,这坏名声如此才招惹来的。

    而其反复之故,东林中人又有六七分责任。错的不是一个阮大铖。至少这阮大铖是事出有因。

    自古小人而有才者,那是多了去了。每逢社会发生疾遽变革之时,如此一类人就尤其多见。

    阮大铖算是一个,钱谦益尤其突出,吴伟业、龚鼎孳也尽皆如此。如此,人品虽差,但是文采斐然的“社会精英”,郑芝龙真不介意招揽几个来。

    至少在阮大铖在他眼中比钱谦益顺眼多了。

    之前郑芝龙顾及行事,对阮大铖等一直是‘视而不见’的,现在却已经是可以接触了。他相信阮大铖若真给自己效力了,那一定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编出几个有趣的话本、曲本来的。

    比如孝庄与多尔衮不得不说的故事了,比如黄台吉娶了姑姑再纳侄女的那啥行径,还有将给自己生育了儿女的侧福晋赏给手下的大臣的事儿啦。还有老奴杀弟杀子的行径啦,以及鞑子在关外的剃发易服等政策……,这都是可大书特书的。

    而至于清军数次入塞过程中,发生在北方大地上那一幕幕惨剧,更是有的题材让阮大铖发挥自身在戏曲事业上的优秀创造力。

    如今的时代,戏曲就是后世的电影,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手段。这些剧本只要搞成功,那不仅能在军中掀起将士对满清的蔑视和痛恨,还能在民间卷起巨浪。

    当然,这封信还有可能先在江哲、沈楠光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来。郑芝龙却不去想这个!

    一些事上他会顾及手下人的感受,可却不意味着他事事都要先考虑他们的心思。

    停下笔,郑芝龙看着信纸上一个个小方块字,心中还很有成功感的。这三年来他常有练字,如今的亲笔字虽也不能夸一声好,但至少能见人了。

    “把这封信传去金陵。”郑芝龙向人吩咐了一声,接着就使人给自己披甲,再叫马兵准备好,他要带人出去看一看。

    大军在杨村已经停了三天,雨水都停下来了,城外的大顺军骑兵也不见身影了,那些个在顺军马兵的追击下幸运的逃到杨村的官员仆人们也越来越少,莫不是当官的都被捉光了,大顺军也都退了?

    郑芝龙要上外看一看。

    当然他不是亲自出马,他只是站在杨村小两丈高的围墙上,等着外出的马兵禀报。

    ……

    此刻的武清县里。

    无数当地百姓在白广恩、马科两部军兵的监视下正紧张的忙碌着,他们正把一颗颗被砍倒的树木做成一辆辆笨重但却结实的盾车。

    想要对津门卫形成威胁,想要面对郑军犀利的枪炮,盾车就是必须的防具。

    虽然两人根本不想对杨村发起进攻,更不想对津门卫发起攻势,可显然的,这事儿由不得他们。

    京城的李自成又传来圣旨了,虽然对二将上缴的缴获挺满意的,白银哗哗的流尽了李自成的金库里,可他对津门的崇祯帝依旧执念未消啊。如是白马两部就在郝摇旗、张鼐、罗虎的督促下,准备对杨村发起进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