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婶要分家 大伯做官



    “爹,论理我做晚辈的不该这样说,但是大伯做的也实在离谱了。家里就那么八亩水田八亩旱地,一大家子都指着地里。每年还要挤着给大伯大郎交束脩银子,现如今连八亩薄田都没了,这是逼我们一大家子去死么。大伯做事这样不顾前不顾后,大伯家有银子米可以拿不愁吃喝的,可我们这些大人孩子的一个个孩子都去喝西北风吗?爹,您念着大伯家可也不能不顾我们的死活啊,大伯家是长子长孙您紧着些也没什么,可我和孩子他爹也想自家的孩子能够上个学堂吃顿肉饭啊。爹,咱要不分开过吧。”

    沈氏的提议直接让王老头瞪大了眼睛,如果王大虎让王老头心中憋了一口血,那么沈氏的话直接让王老头喷出一口老血。

    而分家的事也才只提了一个头,就在王老头病了之后不了了之了。

    王老头病了,而且这一病却也留下了病根了。至于分家沈氏也再也不敢再提,而王大虎卖地的银子,他只说拿去捐官了,可是何地的官走了谁的路子却一概没问出来。

    整整半个月家里的气压一直低迷着,袁氏不再暴躁,卢氏看见好的也不敢再想着吃,沈氏虽然每天愤愤的可却不敢大声的说出来。而静瑶也发现自从那天后杨氏绣帕子的速度更是快了不少,几乎每天都会绣到很晚很晚。小四小五都已经懂事,平日也不再吵闹,只是拿着树枝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的练字,似乎是意识到家里可能不会再给他们买笔墨纸张了。

    至于王大虎自那日起便不再去镇上做活,而卖地对于胆小的王大虎而言这是他一辈子做的最大胆的一件事情了,却不曾想也差不多因此葬送了一条命,此乃后话。而王三虎破天荒的也没有再去镇上,只是每天在家呆着或者静瑶带回了猎物他卖去镇上。

    整个家里要说还算正常的就只有静瑶和二郎了。就是大郎再知道自己爹将家里活命的地给卖了之后也不愿再去学堂,还是静瑶好劝歹劝,连拖带绑的才将人给弄回学堂去。

    静瑶没反应,那是因为她有个二十几岁的灵魂,而二郎却依旧弄柴上山。静瑶好奇,二郎却道,“阿公对读书做官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大哥读书先生都说好,阿公一定会供他读下去。如果没有其他进项,卖地只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大伯只是提前做了阿公以后会做的事情。”

    对二郎的通透,看的深远,静瑶默然却又不得不赞同。

    静瑶早就看出王老头对王大虎卖了水田并没有到了不能接受的地步。王老头难过的还是沈氏提出分家一事吧,还有沈氏那直白的控诉,控诉着王老头为了功名薄待了其他两房。

    而此事却也始终成了王老头心中的一个结。

    这个结即使是王大虎捐官成功也未能完全解开。

    七月初王家卖地一事在过去半个多月后,这种压垮人的低气压终于回升了不少。

    因为县衙给王大虎送来了告书,临安府清水县县丞一职的告书,这是河西村隶属的清平县的临县,同属临安府。

    看着类似于通知的那张纸,王老头长呼一口气,似是安慰似是无奈。静瑶猜安慰的是一直期待的儿子终于做个官了,县丞再低即使只是八品可好歹也是个官。而悲愤的则是儿子考学多年却不能再进一步,以为再也无缘官场却不曾想再也无望的事情,仅是八亩地就解决了。

    王老头该说卖的好还是卖的晚了呢?最终王老头什么也没说,只是嘱咐儿子以后好好为朝廷做事情,有机会了能再考还是要考。

    当静瑶在外间听到此话时真的是无语,人一旦将不甘化为动力这样的执着真的是太疯狂。

    对于王大虎终于做上官了这件事,与半月前的那次相比,家里人的各种反应又是不一样。也从这一次静瑶发现王家的人至少懂事的人算起似乎都对考功名做官有一种很执着的追求。

    最明显的要说沈氏了吧,这一天都已经问了袁氏四次家里是不是要摆个宴席。

    相对沈氏卢氏这次的反应却是超乎人的意料,竟然说办宴席不要银子啊,最后竟是提议只请理正和各家族老过来吃一顿就行了。静瑶反观似乎卢氏对王大虎做官并不是很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