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谈学问



    湛泸剑长三尺三,与寻常宝剑相仿,但宽度却足有四指余,竟是罕见的阔剑!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厚重大气。

    湛泸剑就像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

    柴令武手指轻轻一弹剑身,顿时一声龙吟似地清鸣袅袅而出,经久不散,大有绕梁三日之势!

    稍一挥舞,一抹森然幽幽的光华如同一波深邃的秋水,霎时间笼罩整个御书房,寒光四溢!

    “这湛泸剑好生奇怪!明明是神物利器,却朴实无华,明明朴实无华,却舞出清亮耀眼一泓清水!”

    李世民笑道:“相传欧冶子铸成此剑时,忍不住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无坚不催而又不带丝毫杀气!湛泸剑不用时朴实无华,使用时,必将光芒万丈,诚可谓是藏锋剑之典范。”

    柴令武道:“舅舅的意思是让我藏锋于鞘?”

    “自然不是!你若是学着那些老油子藏藏于鞘,我还不满意呢。”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了一下,深深地说道:“在对待新罗王女一事,我发现人们太过注重流于大众,不注意发扬自身之有利的一面,满朝文武亦是如此。只要众口一致,就很少有人会提出反对的意见。即便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好想法。都会为了随波逐流而憋在心底……唯有少数人敢无惧的逆流而上,不怕得罪人,无所畏惧的与大众斗个是非对错…你是一个…”

    “但是,一个人即使拥有光彩万丈的才华,处处让人瞩目;也必须学会审时度势的适应环境。不可一意孤行的孤芳自傲、我行我素。因为再有本事的人,一旦脱离了大众的支持,也将一事无成。聪明人应该虚怀若谷,用自己的才智带动整个群体,让整个群体都为之转动,唯有这样才能上下一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处世哲理,但如果这棵树木,能够将所有林木的力量聚集起来,再大的风又能奈之如何?…”

    柴令武恍然道:“我明白舅舅的意思了,真正成功的人并非是那些惊采绝艳、才华横溢的人。往往那些大智若愚、大奸似忠的人笑到最后,成为最后的胜者。因为那些惊采绝艳的人独自一人,他们没有朋友,且到处树敌…而大智若愚、大奸似忠者却能够聚大众力量于一身。一人之力或许能够扭转一时,却无法改变大势,永远斗不过群体的力量。”

    李世民赞许的笑道:“你小小年纪能看破这点,非常不容易…切记,才高最忌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柴令武心领神会,李世民赐予湛泸剑,最大的用意就是这点吧!他看中了自己的潜力,愿意给自己一展所长的机会,但又担心自己年纪轻轻,心智不坚,容易受到蛊惑。特地赐予湛泸剑时刻警醒。

    湛泸剑朴实无华、平淡无奇、流于大众,但它又是一柄光华万丈的绝世神剑。

    用之喻人,就是流于大众,却不随波逐流,在共性中发挥发挥个性。

    对于李世民的良苦用心,深感在心。

    李世民道:“你可知晓湛泸剑的上一任主人是谁?”

    “不知!”

    “我三姐、你的母亲!”李世民感叹道:“转赠于你,也算是完璧归赵了吧!”

    柴令武沉默了片刻,道:“舅舅,我有一事不明。”

    “你说!”

    “你为什么不亲自教导太子殿下呢?”

    李世民一怔,道:“承乾有最好的老师,还需要我去教?”

    柴令武大汗,道:“太子那些老师治理过地方么?知道粮食怎么来的么?知道如何抗旱治洪么?”

    “舅舅主张务实、实干!知道实干官吏才是百姓之所需,在与我谈话总是以实实在在的例子,深入浅出的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授于我!这些都是实用的成功的学问,也是一国太子应该学的学问。”

    “大唐要的是一个具备治国才华、带领大唐繁荣富强的太子,而不是大儒、诗人、书法家!所以,未来皇帝的老师,没有谁比当今皇帝更合适!皇帝教的知识就是当皇帝的学问!”

    “未来皇帝的老师,没有谁比当今皇帝更合适!皇帝教的知识就是当皇帝的学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