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神道?魔道?不过人道-第2/3页





    李寻欢低头瞧去,只见汤碗里飘着葱花,映着火光,宛如一片金黄。

    他沉吟一声,对着绝刀轻声道:

    “喝汤!”

    碗被捧起,李寻欢慢慢把碗沿送到嘴边,一口吞咽,立时一股暖流沿着唇齿流经咽喉,落入腹中,霎时间肺腑俱暖,四肢百骸寒意尽退,他眯眼静坐,如老僧入定,又似在回味,半晌长出一口气。

    “唉,火非火,所谓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这汤承载了火的温暖又何尝不是传承了光芒,延续了希望。”

    昔年人族初期,势微体弱,茹毛饮血,时受野兽掠食,恐黑夜降临,乃是“火祖”燧人氏传火于天下,世人方才驱散黑暗,驱赶野兽,不畏寒冬之苦,有了希望光明,得以在这天地间立足,这是人族不变的寄托,便是人心。

    他看向正捞面的憨厚青年,蓦然展颜一笑。

    “生生死死虽说无常,然枯荣有数,如今前者去而后者来,薪火不绝,希望延续,确实是碗好汤。”

    面端上来了。

    李寻欢食指大动,笑道:“吃面!”

    便在此时,只见那黑暗中面摊前挂着的油灯里,忽见一缕柔和火光如金龙盘旋分离了出来,径直汇向李寻欢身旁将熄未熄,将灭未灭的灯中。

    油已将尽,芯快燃尽,可那豆粒大小的火苗却在火光的融入中渐渐涨大,神异非常,宛如无芯之火,无油之焰,在晨风中不摇不晃,始终如一。

    这一幕委实把店家和更夫看呆了。

    “哈哈,好面!”

    李寻欢将碗里的面尽数吃完,望着亮起的灯火朗声而笑,火光中,他似有错觉,依稀得见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一个人影。

    只在店家的和更夫的注视下,李寻欢郑重无比的对他们鞠了一躬,留下面钱大步流星而去。

    拂晓将至,晓来风急。

    沁凉的冷意弥漫不去。

    远处的农舍里依稀传来鸡鸣犬吠。

    却见一间矮小的屋子里,透过窗户里的灯火,可以得见其中景象。

    老妇银发苍苍,临案而坐,起了个大早,面前放着针线,掌着一盏油灯,许是年老眼花,她凑着火苗穿了半天才穿好针线,绣着未完工的鞋垫,不时伸着视线看向昏暗的长街,如在找寻着什么。

    灶头温着饭食,依稀闻得阵阵饭菜香味。

    直到远处现出一个青衣汉子,老妇这才放下手中针线,走到灶房里将吃的端出来。

    “娘,我回来了!”

    汉子远远就见窗户里的灯火,脚下步伐不由快急起来,还没到家门口便喊了一声,惹得远处一阵狗叫。

    老妇慈祥一笑。

    “你这孩子,喊那么大声干什么,吵到人家多不好,饿了吧,赶紧吃吧。”

    无人察觉,就见那油灯中,此时此刻,似有一缕火光宛如活物飘出了窗户,落入一人手里那盏灯的焰苗里。

    小楼古旧,鸡鸣灯亮。

    二楼窗户口,只见一个年轻书生点着灯火,拿着书册轻声读了起来。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的出神的他却是未见楼下有人走过,且还带走了一缕火光。

    溪水清澈,溪边就见一艘老旧的渔船船头挂着一盏灯,灯火照亮了昏暗的一角。

    只见年过半百的渔翁一边喜笑颜开的捞着渔网,一边让一旁的女儿摘着网里的鱼,船尾一个老妇正淘洗着米,清洗着菜。

    岸边,李寻欢自集镇那头走来,望着眼前平凡温馨的一幕,若有所思的停留了一眼,只见那船头的灯火中,一缕淡金色的火苗径直流淌而来,落入手里的灯中。

    他朗声大笑着再次远去。

    “哈哈,我之愿,只愿人道昌隆,天下太平!”

    ……

    这一走,李寻欢便似忘了时间,忘了所有,忘了生与死,忘了血与肉,走过高山流水,走过荒漠戈壁,受过风霜雪雨,见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红尘本无定数,人心善恶难测,他像是走遍了世间每一寸角落,见过了风花雪月,也看尽了万家灯火,有太多的希望与光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