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空山新雨后



    如某位名家所说,一桌上好的饭菜,买菜的功劳要占四成,炒菜的占六成。

    当下面对名目繁多的食材,似乎有些无从下手。

    动物人工饲料居多,蔬菜常见反季节。就拿猪肉来说,从前我们吃的几乎都是一年左右出栏且喂米糠和野菜长大的猪,其肉质自带味精和香料。

    常常是小饭店炒出来的回锅肉之香,飘过夕阳余晖照着的小巷,让邻家一屋人突然闻到之后直吞清口水,并自言自语:又是哪家人吃肉了。

    远离故土,有时,面对桌盘上的食物,闪过一丝念头,家乡的辣椒炒肉,真是棒极了。

    ……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菜市场入口。

    苏临风放眼远眺,只见各种各样的蔬菜琳琅满目、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他便想到这首自己颇为喜爱的田园诗。

    他记得小时候在冬天大雪纷飞中拔着又白又脆的萝卜,在夏天菜园里摘着汁满嫣红的番茄,在三月的树丫上摸着细嫩清香的椿芽……

    还有潺潺溪水中的欢快之鱼,一边走一边捉虫子的自由之鸡,荷塘阳光中的嘎嘎之鸭,第八生产队半坡上的放养之牛……

    步入菜市场,这些小时候记忆在苏临风脑中流淌了一遍。

    儿时温馨的画面,一晃而过,人长大了,似乎少了很多东西。

    各菜摊子上,入眼帘,可见各种各样的绿色,绿叶中有着大大小小的黄色的花。

    走近一点看,菜摊上蔬菜像是在夹道欢迎:又尖又小的辣椒、又细又长的丝瓜、像灯笼一样鼓鼓的灯笼椒、表面疙疙瘩瘩的苦瓜。

    顶花儿带刺的黄瓜、小巧玲珑的圣女果、绿中带紫的苋菜、开着紫花儿的扁豆……

    这么多的植物摆放在菜摊上,显得密密麻麻又那么错落有致。

    这时,他来到一处光线偏暗的菜摊上,看着面前卖菜的阿姨,蜡黄的面孔,有些许散乱的头发。

    心里轻叹一声:

    卖菜这行当真的不容易,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收入颇为可观。

    可是其中的辛酸只有做过才知道,先不谈利润多多少少,就单是每天凌晨一两点起床,特别是在天寒的时节,每天这个点起床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

    不下水不知水有多深……

    父亲说,有时候他们剩下的菜打特价都卖不出去,尤其是那些品相不佳的剩菜,给买菜的客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曾经记得有个远房亲戚第一次尝试干这行,她搁在那的洋葱,没有人买,时间久了,她又没有好好检查就卖出去了,结果被客人嫌弃了。

    因为第一次遇到这事,心下一慌不知所措,导致以后那位顾客都不来她这买菜了。

    其实是她应变能力欠缺,没有处理好这样的事,如果当时很有礼貌转移对方注意力,谈谈别的新鲜菜,顺着赞美客人一番,也就不会如此了。

    当时,她脑筋有点不会转弯,竟然还把洋葱的价格喊得有一些虚高,一下就把对方吓到了。

    可想而知,那位客人还会来买她的菜吗?

    这就是经验不足,心态失衡,临阵手脚忙乱。

    总体来说,这行事很多。

    每天面对许许多多客人,需要几分心明眼清。

    卖菜这行当,有人赚了,也有人亏了。

    无论赚亏,对于苏临风来说,他今天来是买菜的,而不是做菜生意。

    这卖菜里面有学问章法,那这买菜里面文章更是深厚。

    就在这时,他脑中传来叮得一声,是一段提示的文字。

    蔬菜优劣辨别:入档七种蔬菜,三种陆地动物食材,二种水产动物食材。可选择,一菜10分。

    他微微轻笑一声,目光落在菜摊上,左面那一根根黄瓜排列得很整齐,吸引到了他。

    主要原因还是黄瓜在入档的七种蔬菜之列。(黄瓜主要分布湖广,巴蜀,长江以南地区,北方河北,东北三省等,可谓是全省普遍)

    他心知这些瓜类菜,可经不起自己一个个摸,尤其是摸了不买,这挺招摊主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