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酝酿



    梅园的前厅里,年轻的士子们散去之后,剩下的年长名宿,有的还在品味张承延的词作,对于诗词并不热衷的已经谈起了文章经典。赵焕是个热衷诗词的人,张承延的手稿已经送还到他的手里。他是个风雅之人,自这梅园建成以来,一直都缺少一首能够镇园的诗词,倒不是说前人的诗词不好,而是与他心中所求,并不甚相契合。

    这首《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却是戳中了赵焕的心坎儿,他也曾试着写过几首诗词,可是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这个念头也就淡了,近日里已经着手让人整理前人的诗词,为了不遗漏佳作,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找到了许多孤本,也确实找到了几首不名传于世,却又是好诗文的佳作。

    然而若问最合赵焕心意的还是今天这一首,若是深究,这首或许与传世名篇相比,略有不如,但是他看中的却不是这些。一味寻求名篇,在他看来反而是落了下乘。

    “这首词是要挂在园子里的,只是这字却难登大雅之堂,况且这最后的署名也不行,看来还得重新誊写一遍。”赵焕手里拿着词作,爱不释手。

    “王爷今天这次诗会倒是举办的值得,看样子困扰王爷多年的麻烦,自今天以后就烟消云散了。”

    “正之,借你吉言,今天倒真是意外之喜。只不过这张承延是何许人也?我在明州这么久,此人若是有此才气,当不是无名之辈,即便不识,也应该有所耳闻,不曾想半天也未响起这个名字来。”

    “王爷这可就问错人了,我来明州不过大半年的时光,又如何能知晓您都不知道的人?”

    赵焕有感慨了几句,颇有错失英才之意。范正之倒也因此留了个心眼,张承延这个名字算是记在了心中。本届秋闱的卷子,还在府衙之中,回去之后,不妨找一找,可否有这名士子的试卷。不过既然并非此届中榜士子,加之这份才情,怕是试策文章写得不好。回去看一看此人的文章,也能对此人多一些了解,若真是可教之才,趁着尚在明州之日,也可结交一番,若是能拉入新党阵营,也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范正之便有了离去之意,况且今日的诗会,怕是再也难出这样上佳的词作了,留下来意义倒是不大,便向赵焕提出告辞。赵焕念在范正之是官身,况且今日并非休沐,能来这大半上午的时光,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也就没有强留。此人现如今虽是地方官员,但是却不可怠慢,这里面涉及到当今朝廷上的一些纷争,他虽然常年留守明州,不过京城的事情,却也时刻关注着。指不定哪一日,这范正之就会上京,再次身居高位,到时候是他这个半清闲王爷说不定还要仰仗此人。

    范正之到算是今日诗会第三个离开的人,前两个现在已经回到了城里。马车将两人送到了青砖巷子口,张承延付了租金,就调转车头回去了。秦韵经过张承延一路上的开解,情绪已经恢复,但却也不似去时那般活泼。

    “在梅园你答应我的事情,你没有忘记吧。”

    听见张承延这般说话,秦韵想到了那时的低声耳语,脸颊发烫。她心中此刻却是很纠结,想答应但也有顾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张承延侧首见身旁秦韵,此刻正低着头,细腻玉颈布满绯红之色。佳人此时心中多半正在天人交战,他不敢让秦韵想的太久,那样最后多半会被拒绝,索性他主动握住了身边丽人的素手。

    张承延能感觉到伊人玉手的柔软,还有一抹冰凉,“这么凉啊,正好给你暖一暖。”一句似是玩笑般交谈的话语,化解了秦韵的轻微挣扎,也平缓了他有些加速的心跳。

    “若不出意外,接下来一段时间,怕是整个腊月,你都会很忙。看在那首词的份上,应该也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你和琴儿若是忙不过来,我就来帮你。反正明雨斋那边,大概腊月中旬的时候就会放假。至于年后,看看铺子的收益,不妨找几个厨娘帮忙。总之,不要因为生意累垮了身子,否则可就得不偿失了。”

    牵着秦韵的手,张承延嘱咐着她一些事情,秦韵听了之后,‘嗯’的一声,声音很低,到真有些神似小猫咪。到了家门口,张承延松开了手,“进去吧,琴儿已经在等着你了。还有,你的手很凉,回去换上厚衣服,别冻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