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虫二》上市



    常乐打开荷包,从里面抽出一条薄薄的丝帛,缓缓在眼前摊开。

    丝帛上的小楷隽秀雅致,稍显跳脱的字迹中晕染出一种清新灵动之美。

    若说见字如见人,看见这样一手好字,很难让人不对写字的女子产生好感。

    前国君未至而立,小国君也不过七八岁,这太后的年纪应该也不大……

    常乐一字一句的看完了密旨,微微笑了起来。

    大篇幅的文字中都透着对培养人才的重视,其余的也只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褒奖,和对他未来的期待。

    在常乐看来,这洋洋洒洒数百言,真正要说的只有四个字。

    “勿负国恩。”

    不过这四个字,大可以加在圣旨之上,太后又何必多此一举,亲手书写一封书信呢?

    常乐的目光落在丝帛左下角的印章之上,笑容逐渐收敛,他有点想不明白。

    这丝帛上面印的印章,既不是国君的国玺大印,也不是太后的印玺,而是一个名为姜婉璃的人的私章。

    姜婉璃是谁?是太后么?

    常乐感觉思维有点压抑,这卷丝帛并不是多此一举,肯定是有切实来意的。

    难道是让我不要身陷阵营派系,一心为国?

    没准是……

    常乐轻轻地呼出一口气,将丝帛重新卷起来,塞进了荷包里,向大殿外走去。

    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大宦官回头看来,微笑道:“看完了?”

    “看完了。”常乐点头道。

    大宦官道:“太后与文相对你都有所期许,你切不可因得吴国第一秀而骄傲自满,学海无涯,逆水行舟啊!”

    常乐向大宦官行礼道:“谨大宦官教诲,学生会谨遵密旨之言。”

    “嗯,去吧。”大宦官说完,随意一挥手,转身向大殿另一侧走去,转角处有一队黑甲禁军正在等候。

    常乐目送大宦官一行人从江宁学宫北门离开后,便重新来到了江宁学宫外的广场之上。

    此时的广场上只剩下不足千人,队伍排列整齐,井然有序。

    许多文人士子见常乐出来了,都忍不住的朝他指指点点,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他们的闲言碎语,常乐没工夫搭理,因为午时已经到了。

    今日午时四刻,《虫二》就会在恒远书行限量上市,广场上的人极速减少,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个。

    对于这本坊间盛名暴涨的奇书,就连那些不识字的人也会因好奇,去买上一本在家中珍藏,只因有传闻说,此书对那事有所增益。

    这些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表面上虽然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但私底下该解放天性的时候还是会解放天性的。

    否则,那些青楼画舫中悬挂的诗词画作都是哪儿来的?

    孙谨唐双手叉腰,威风凛凛的站在学宫广场边缘的马车边,眼睛时不时的瞟向天空,他也在等时间。

    恒远书行那边已经留了三百步卒,午时四刻书行开售《虫二》的之时,那预留的三百步卒便会列引流阵,让买家们依次进入恒远书行购买《虫二》。

    可这本书名义上是他写的,新书发售,他这个作者,也十分想要感受那种被人追着,捧着的感觉。

    黄翰林背负双手,站在学宫大门外,见到常乐出来,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恭喜了,吴国第一秀才,能答出无一错漏,不易一字的完美考纸,今日之后,只怕你的名头会如这天中之日一般耀眼了。“

    常乐拱手讪笑道:“大人折煞学生了。”

    黄翰林手捋胡须,说道:“那部奇书是在今日上市吧。”

    “额,大人也听说了?”

    “《虫二》的名头太响,短短两日,只怕这江宁城已经无人不知喽!”黄翰林说着饱含深意的看了常乐一眼,道:“有时候,我真想敲开你的脑袋瓜看看,到底装了什么东西。”

    常乐微笑扶额,一脸无可奈何的模样。

    “好了,你且去吧,明日晚间,学宫将会举办一场案首文会,你这吴国第一秀可别迟到哦。”黄翰林笑着说。

    “案首文会时宴请此次的新科秀才吧?”常乐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