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 渡学海-第2/2页





    十六岁的翰林,能羞煞多少读书人!

    再想想自己,他甚至有一头扎进学海,再也不冒出来的冲动!

    以后谁要是再敢说他是两百岁便突破到半圣的绝世天才,他就和谁急!

    凝聚出文舟后,叶南并没有急着下水,而是思考要以什么诗文化作船桨。

    轻舟已过万重山?

    放船千里凌波去?

    纵棹越溪船,破浪冲涛到碧湾?

    叶南站在原地想了好些时间,才终于在上面圣人的注视下做出决定。

    他调动文气,以手做笔,在半空中勾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最后一笔落下,赤橙色的才气冲天而起,长四尺八寸,诗成镇国。

    但让叶南惊讶的是,才气外还有一层淡淡荧光。

    原诗宝光?

    这个时间,李白还没把它写出来?

    但思及青莲剑仙李白的过往,他马上反应过来。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所做,先是对自己被达官贵人排挤的愤懑,然后又表现出自己的豁达与对今后人生的期望。

    但在这里,李白从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一直到大儒,一路顺得很,被无数达官贵人追捧,哪里难了!

    可叶南这不过思考盏茶时间,挥手便是一首镇国诗的轻松写意,着实吓到了几位圣人。

    镇国诗是这么容易写出来的吗?

    此事就连孟子也感觉很惊奇,对颜回问道。

    “回,当时面对勾获分身的刺杀,他也是这样立刻就有镇国诗出?”

    “却是如此。”

    见颜回点头,孟子感慨道。

    “此子有春秋时期百家之相!此腾龙也,不是一门一户的学识能够满足的。”

    下方,叶南踏上文舟。

    下一刻,学海之上大风忽起,吹满了风帆,以极快的速度带着文舟前进。

    些许小风小浪,根本不足为据。

    看了片刻,孟子的身形缓缓消失。

    “等此子渡过学海后,回你带他来找我。”

    见此,其余几圣同时躬身。

    “恭送孟圣!”

    等孟子走后,几位圣人面面相觑,叹道。

    “孟圣这是有收徒之意啊!若成,此子的辈分可就不知道多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