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太巧了



    安萍儿对着母亲甜甜地说:“娘,这位是新任县令周大人。”

    “民妇安冯氏见过县令大人。”安母的施礼很标准、很典雅、很有大家风范。

    周远良隔空虚扶了一下,说:“安伯母不必多礼。本官今日无事,只是想来看看我福阳县百姓生活如何。”周远良故意以“本官”自称就是想提醒安母,虽然他今日未着官服府、但依然是福阳县的县令,如果有什么冤情的话可以大胆地跟他说。

    “周大人爱民如子,真乃我福阳县百姓之福。周大人,请到屋中上座。”安母应答得体,既显得尊敬又不失热情。

    周远良见安母毫无反应,略略有些失望,只能听从安母的安排走进堂屋。

    屋内陈设很是朴素,更体现出了女主人的端庄典雅。左右各有一间屋,想来分别是安父安母的主卧和安萍儿的闺阁。堂屋有两扇敞开的后窗,通过后窗周远良能看到一片绿油油。

    安萍儿很小声地给周远良作解释:“后院种的大部分是药材,少部分是蔬菜和我的零食。”

    “零食?”

    “胡豆,很好吃的,煮的、炸的都好吃。”安萍儿的眼睛亮晶晶,显然很喜欢吃这种东西。

    “哦。”周远良意味不明地应了一声。

    安母也跟随着进了屋,抬手请周远良上座。“平安她爹料理完草药马上就过来。”

    周远良没有谦让,坐在了上首侧的椅子上。另外一把椅子显然是给那位稍后要进来的安父预留的,所以安萍儿跑去给她娘搬来一个板凳,放在了周远良的斜前方。

    安母为周远良斟茶。“周大人,请喝茶。我们这样的小户人家没有好茶,这壶中泡的是一种翠叶山中的野茶叶,算是半茶半药,能缓解水土不服之症。这茶口感不太好,不知道能不能入了大人之口。”

    周远良端起茶杯来抿了一口,刚入口时味觉略苦涩、但入喉后口舌微甜,回味的感觉还不错,算是一种合格的饮品。

    安母侧坐在安萍儿给她搬来的板凳上,陪周远良聊天。“周大人,我家平安笨拙懒惰,她在县衙当差一定给您添麻烦了。”

    “伯母您过谦了。安姑娘聪明好学有天分,在一名好捕快。”

    站在安母身后的安萍儿听了周远良的评价后很是开心,不自觉地将小下巴微微扬起。

    安母都不用回头看就能猜到安萍儿的样子。“周大人,你快别夸奖她了,这马上就要找不到北了。”

    周远良的视线角度非常好,安萍儿的那个小样子他早看到了。也许是因为在自己家中、在自己爹娘跟前的原因,安萍儿现在更像是个娇美的小姑娘,而不是平常在县衙或外出公干时那样的飒爽英姿女捕快。

    还没等周远良回答呢,安萍儿轻轻蹭了蹭她娘的后背,小声地撒娇:“娘,你知道的,我生来就没有方向感,当然找不到北了。”

    “平安,”安母稍稍加重了语气。“周大人在座呢,不可这般撒娇。”

    “娘,没事的。现在又不是在县衙中办差,公子说不用那么多规矩的。”安萍儿快速地瞟了周远良一眼,发现他面带微笑、没有不豫之色。

    安母稍稍回身,对安萍儿说:“平安,规矩就是规矩,规矩是不分在什么地方的。你只能称呼周大人,不可以称呼公子。”

    “娘~”安萍儿哀求。

    周远良出面为安萍儿求情。“伯母,安姑娘既是县衙中的捕快也是我的朋友,称呼上就随意一点就好了。”

    “是呀,娘,称呼什么的不要那么严格好不好?在县衙里我称呼他为大人、他称呼我为安姑娘,但私底下我允许他称呼我为平安,他也允许我称他为公子。”

    安母似乎还想说服安萍儿但又碍于周远良就在跟前,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场合,于是她只能向周远良表示歉意:“周大人,让您见笑了。我和她爹平常疏于管教,平安这孩子太任性了。”

    “没事的,伯母,平安真的很好。”

    安母笑着摇了摇头,轻拍了一下安萍儿扶在她肩头的手,对周远良说:“她爹的家中没有亲人了,而我是从昭临州远嫁来福阳县,亲人都遥远。平安自幼没有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我跟她爹难免有些太宠惯她了。日后还要有劳周大人费心管教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