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获利



    魏捕头向周远良请示说:“大人,要不我去金蟒县问问?跟金蟒县的捕头说清楚这事的重要性,然后向他保证不会声张也不会追究此事,他应该能偷偷告诉我是谁让他们晚两天来、甚至还提供了情报。”

    周远良摇头。“收受贿赂拖延办案时间,虽然于盗窃案上并无实质影响,但却导致临县一户人家的巨变。如果是你的话,你会不会心虚愧疚而不愿承认呢?”

    魏捕头未答话,但略沮丧的表情证明他也不看好自己刚才的那个提议了。

    周远良继续说:“纵然金蟒县的捕头最后能说出这个人是谁想必也要很耗费一番时间和精力,不划算。咱们现在完全可以判断一下这人是谁。”

    一直安坐在椅子上的安萍儿将头微微向前倾,她对周远良如何做这个判断很感兴趣。

    周远良眯着眼睛,想了一下,说:“贿赂捕快晚来、给捕快提供消息,不可能是毫无意义的行为,这个人必定是要通过这件事达到某种目的,例如从中获利。”

    魏捕头立刻就想到了因此事而获利的两个人。“荷花的那俩伯父。”

    刘先生慢悠悠地补充说:“张伯桉也是获利人。他不但低价买了人家的染坊,而且还白使唤人家闺女当丫鬟。”

    “嗯,在咱们福阳县内,这三个人是已知的最大获利人。”周远良话头一转,说:“但这三个人的情况又有不同。荷花的两个伯父能霸占到家宅是因为荷花的父母死了。但捕快晚到、被骗三百两银子、计算上利息后是三百五十两银子,这事并不一定会导致荷花的父亲重病而亡,正常来讲他应该只是大病一场而已。只要荷花的父亲还在、用染坊抵掉张伯桉的债务后应该还能有点剩余银两,那么荷花的两个伯父是根本没法霸占到这处宅院的。也就是说,荷花的伯父能霸占宅院是件偶然的事……”

    “但张伯桉能买到染坊是必然的事。”安萍儿说完后就立马用手捂住了嘴,担心自己因乱说话而被讨厌。

    周远良没有讨厌她,而是点头说:“正是这样,只要捕快晚来福阳县、窃贼挥霍掉那笔钱,那么齐老板就面临着欠债还钱的艰难局面。三百五十两纹银不是小数目,齐家除了这个染坊以外估计也拿不出别的了。而且即使齐老板还活着,对染坊的估价也高不了,张伯桉必定还是占便宜。”

    “大人,这事里八成真是张伯桉在捣鬼。”魏捕头的手指轻敲桌面,说:“借钱付利息这很正常,但借了三百两银子用几天就要付五十两银子的利息,这个利息也太高了。齐老板常年经商,不可能不知道这个。”

    周远良转头问长顺:“他们的债务是口头约定还是立了字据?”

    “有字据的,不过……”

    众人看着长顺,等他说下去。

    “大人,是这样,听地保说当时张伯桉拿出的借据是两张纸,两张长条纸。有人……”长顺回想了一下地保的话,说:“有人怀疑过为什么是两张长条纸而不是一整张纸,张伯桉说当时手边只有这两张纸,没有整张的大纸了。”

    周远良问:“写借条、立字据这种事不是要有证人在场吗?证人怎么说?”

    长顺轻哼了一声,说:“两个见证人,一个是看到酒就没命的齐三叔公,张伯桉以感谢为名给他买了一坛好酒,这边正在谈具体条款时他就开始喝,等到正式开始写借据时他早已酩酊大醉了。另外一个见证人是齐家老板娘,这个女人……唉,除了扫地做饭带孩子,她什么都不懂。”

    安萍儿很诧异地问:“只是让她回忆一下当时用的是一整张纸还是两张长条纸而已,这个也不需要懂什么呀?”

    “她不懂见证人是什么意思,而且她很不习惯见陌生人,所以齐老板跟张伯桉谈条款时她说有个什么事没做、要出去一下,齐老板让她快去快回,结果直到张伯桉带着借据离开了她都没回来。”

    “也就是说有见证人等于没见证人,这两个人都没看到当初齐老板签下的借据究竟是什么样的。”周远良微微皱眉,显然对这种情况感觉有些棘手。

    “是的,大人。这两个见证人都是齐老板的近亲,他们不可能编瞎话、不可能向着张伯桉这个外人的。所以情况应该是真实的,真就没人看到当时写借据用的是一张纸还是两条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