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石柱(3)



    ??  从这个山洞里钻出,空气果然好闻了不少。这时我也没有迟疑,持着矿灯在不断乱照着,随即便在地上发现了饮料瓶、烟头和餐巾纸之类的东西,七零八落,随意堆叠,显然是上一次大家不小心扔下的。

    又走了三五步,那个石柱也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虽然之前已经见过这玩意儿了,但我对它仍非常感兴趣,每见一次心情都有所不同。于是,此刻我便凑到附近,不断检视着它,发现它的左边画满了各种神秘的符号,歪歪扭扭,右侧则雕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在幽暗的光线下,这棵大树高大挺拨,生机盎然。

    我心里生出了一丝不满,此刻就咂起嘴来,“没想到咱们选择从那片原始森林里切入,兜了一圈,现在又回到了这里。”

    姬行义漫不经心地回答,“是呀。”

    刘二显得非常焦急,“那么义爷,这附近有尸蟡吗?”

    姬行义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持着矿灯巡视了一圈,才慢腾腾地说道,“周遭见不到尸蟡肆虐的痕迹……应该不会有吧,嗯。”

    我见这甬洞的气氛过于紧张,这时,就抛出了一个问题,“老义,你说咱们的祖先在开国之前,为什么要先行建社?”

    姬行义手里的矿灯在持续上滑,晃动,最后射向了这石柱之上,“其实认真说起来,社是指土地或者祭祀土地神的庙宇……据所述,‘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用通俗的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说只有在建了社之后,这一块疆土才真正属于你和你的国家。”

    我顺着他的思路的分析,“所以,中国人才会有后土的说法?”

    姬行义点了一下头,便说,“嗯。在我国古代,建社以祀地,登坛以祭天,每一道程序每一个步骤都大意不得,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制度。”

    彭子羽这时就插了一句,“北京的天坛我也曾经去过,好象是一座三层圆台,通体都是用汉白玉雕成的,规模还非常大。”

    我笑了起来,“这不就应了中国古代的‘圜丘祀天,方丘祭地’之说,古人不是讲究天圆地方吗?”

    姬行义仍没有回答,只是在不断吟哦着,“嗯,正所谓天圆地方,皇天后土……”

    我听到这里便心里一动,马上回想起之前与姬行义之间的讨论,所以此刻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老义,这个‘后’是指古代的一种君王,所以才会有‘后稷’、‘后羿’和‘风后’这一类说法。但是这个词到底有何渊源呢,难道就来自‘后土’?”

    姬行义非常欣慰地瞅了我一眼,“对,夏后的‘后’极有可能也是这么来的,在上古时代,很多部落联盟的首领都被封为‘后’,象诗经小雅里就曾经说过,‘共工氏有子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我眉头皱起,心里充满了疑惑,“但是这个‘后’字老是令我联想到其他一些词语。”

    听到这里,姬行义就笑了起来,“比如呢?”

    我马上吐出了一个词,“象英文中的‘kg’,德语里的‘koenig’,它们的发音就非常接近这个‘后’。”

    姬行义笑得更开心了,此刻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在不断地举着例子,“其实类似的词其实还有很多,象‘公’和‘侯’,这些词在发音上和‘后’也是非常相象的。”

    此刻,彭子羽也被逗乐了,便补充着道,“义爷,健少,还有汗、单于、可汗呢,对了,黄帝有一个儿子就不就是叫颛顼嘛。”

    我瞅着他们俩问,“难道这些词统统都是同源的,都源自这个‘后’?”

    姬行义的右手又指向了那棵高大挺拨的神树,“有可能……毕竟希特勒自己也搞不清日耳曼人的来历,二战后期还专门派人来川康藏地区,寻找雅利安的源头,可见,在民族心理上,他们也许存有着某种从东方迁出的记忆,后来,这种记忆虽然越来越淡薄,但始终都没有消失。”

    姬于嫣也道,“爷爷,你还没有说他们的‘卍’字符呢。”

    姬行义持着矿灯,又朝这石柱上照了几下,便说,“对,这里就有很多‘卍’字符,大家可以看一看,在笔型和架构上,他们确确实实很象纳粹的党徽,另外,十字架也是由‘卍’字符演变而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