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岔道(2)



    我想了一下,就说,“老义,这岔道之所以能够防盗,是因为存在九曲连环纵横交错的结构,我怎么就觉得它非常象九宫八卦呢?”

    姬行义前前后后又看了一圈,说,“从表面上看确实有一点象,其实,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一年前,我曾经去过那诸葛八卦村,这地方就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似乎以钟池为核心,里面的八条小巷纵横交错相互沟通,形成一个内八卦,村外还有八座小山也整整齐齐排列着,这就是‘奇门遁甲’中所谓的外八卦。内八卦与外八卦互为依存,互为连接,这样,整个村子就迂迂回回、四通八达了,谁也摸不清其中的门道,外人如果冒然进入,就有可能永远也无法走出。”

    我指着身边那些岔道,说,“这附近不是也有一些九宫八卦的痕迹吗?”

    姬行义断然否定了我的意见,他说,“不,这与真正的九宫八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而且时间点也不对!”

    我略微回忆了一下,便觉得他所言非虚,“老义,对于这一点,上回你也分析过了,从那个无名古尸身上的衣着打扮来看,这个墓主人应该是在汉武帝中后期才下葬的。”

    姬行义肯定着我的意见,“最晚不会晚于元鼎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3年!”

    我突然觉得有一点无聊,“古人想法也蛮奇怪的,既然怕人家盗墓,当初根本就不应该花重资修建陵墓。”

    姬行义笑了起来,“少爷,你说得不对。中国古代一向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厚葬之风极为盛行,春秋时期,甚至很多小国在其君主驾崩之后,国运马上就衰微了。原因无他,无非是因为他们为君主建墓花费太大,入不敷出,最终导致不攻而自灭!”

    我心里略微有一点不是滋味儿,就问,“除了防盗之外,这迷宫还有什么其他作用么?”

    姬行义很快就伸出了第二个手指,“第二个作用就采石!”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采石?”

    姬行义说,“对,就是采石……西南多石,涸川附近的石头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如果墓主人的遗体想在这里下葬,那么,工匠们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如何凿开山体,修筑出长长墓道。”

    刘二这时就插了一句话,“这不是用容易吗,用炸药就行了。”

    我被他的无知给逗乐了,“汉朝可没有炸药。”

    姬行义点了一点头,肯定着我的说法,“对,汉武帝时期非但没有火药,甚至连比较好的钢材也非常紧缺,属于专供军队控制使用的的战略性物资。”

    我迅速回想一番西汉历史,就说,“这我明白,汉武帝时期由于常年对匈奴用兵,实行严格的盐铁专营制度,能向民间供应的钢铁数量是有限的,普通工匠很难获得。”

    姬行义朝旁边的无限石影中瞅去了一眼,说,“而且就算有钢铁,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也难以对岩石进行加工处理。”

    我心里的不解就更强烈了,“那他们该怎么办?”

    姬行义顿了一顿,就说,“在古代采石,一般是用火。先在岩石旁边堆砌柴火,点火不断进行炙烧,然后抽去燃料用冷水猛泼,岩石由于热胀冷缩受热不均,就会发生皴裂脱落。”

    我敬服之极,就说,“嗯,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古代加工稍微坚硬一点的材料就非常困难!”

    姬行义欣慰地点着头,“对,少爷,正因为如此,所以就把加工坚硬材料的事交给男的,相反,把加工柔软材料的事留给女方,后来,还干脆把男人称为‘弄玉’,把女人称为‘弄瓦’!”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就皱起眉头来,“那‘弄玉吹箫’这个词为什么专门用来形容女性做的事?”

    “这已经是很晚才出现的了……”姬行义想了一会,就回答道,“话说在春秋战国期间,秦穆公生下一个女儿叫弄女,擅长吹笙,一晚明月当空,夜凉如水,她在快活之下就欣然吹笙,这声音悠扬美好,惹得一个少年如痴如醉,于是就吹箫加以唱和,这样花好月圆琴瑟和鸣,他们在自己的心目中就滋生了私情,穆公无奈,只得把这弄玉下嫁给少年,后来终有一天,这里飞来了一只彩凤和一条龙,弄玉骑上了彩风,少年也登上了龙背,双双羽化成仙而去。这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说的‘乘龙快婿’一词的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