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弃城,追杀



    金国的衰落确实是显见的事实,红袄军此起彼伏,山东始终不能被完全控制,便是明证。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国的实力依然不是义军能够抗衡的。只不过处在蒙古、西夏的打击之下,只好力保河南,确保关河防线,而将山东视为羁縻之地。

    王仙说的趁机大展宏图,当然是可能的,可却是孟九成所要避免的。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宋金将会开战,这对红巾军,对孟九成,才是发展的良机。

    宋廷的支援力度将加大,金军的精力将转向南宋,只从这两方面,红巾军便处于很有利的地位。

    如果现在风头太劲,是不是会影响到这个大局,孟九成不敢确定。万一金国延缓与宋开战,转而大举反攻红巾军,那形势就将变得十分恶劣。

    指望南宋?孟九成可不作此想。

    到时候南宋很可能断绝供应,避免得罪金国。毕竟,对他们来说,红巾军不过是北地贼寇,能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就甩掉。

    还有蒙军,占领中都后,正在河北攻掠,孟九成宁肯还窝在山东,也不愿过早地碰上比金军更凶恶的强敌。

    而同样是明年,成吉思汗将率主力西征,而把中原交给木华黎,并且只留下了两万蒙军。

    正因蒙军的战略重心转移,金国才喘了口气,发动了对宋的战争,想弥补与蒙军作战的损失。

    留在中原的蒙军实力下降,这同样也给了红巾军造成了有利的条件。

    可以说,孟九成想得很多,很远,但这些还不能完全跟别人讲。他还得编些理由,让众将能够信服。

    当然,现在的根据地还需要恢复巩固,钱粮也并不充裕,孟九成也就不必编造,只摆出实际困难,便能贯彻自己缓步发展的战略。

    跟王仙解说了一下,孟九成便让他加紧监视敌人,不要使敌人轻易逃跑。

    由于下雨的关系,围城工作拖后,孟九成不知道蒲察李家会不会逃跑,但不是做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半夜时分,孟九成便被亲卫叫醒,通报最新的情况:蒲察李家弃城而逃了。

    ………….

    雨似乎小了点,但在奔驰的马上,雨点打在脸上的节奏却更快。

    蒲察李家耳朵还在嗡嗡作响,脸色阴沉得可怕,徒步逃窜的金兵一个个、一群群被甩得越来越远,他却懒得回头看上一眼。

    败了,败得理所应当,败得没有悬念,只不过多坚持了些时间。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还是没有破解之道,这才是真正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蒲察李家奔在队伍的前面,只有身前身后那并不密集的杂沓马蹄声。此时,悔恨立即涌上心头,令他咬紧了嘴唇。

    只是这悔恨却颇为复杂,显然不是一个两个。

    他后悔自己听信了什么法术可破之言,出城结寨而战;他后悔营寨被攻破后,还要督军再战,招致更大的损失……

    一股咸腥涌进了喉咙,蒲察李家不觉已经把嘴唇咬破。

    天意也,时运也。失败恐怕难以避免啊!

    突然,蒲察李家只觉身子一倾,正胡思乱想的他没有防备,随着马的失蹄猛地摔了下去。

    头重重地磕在地上,溅了一脸的泥水,即便有头盔保护,蒲察李家也被摔得晕头转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他身后的几个亲卫离得很近,来不及勒马,也纷纷马失前蹄,滚落于地。

    “大人。”后面的亲卫赶忙紧勒马头,喊叫着纷纷下马。

    一排弩箭突然从路旁的丛林中射了出来,划破雨幕,带着死亡的阴冷,又带起了一阵惨叫。

    “敌袭,有埋伏。”金兵惊呼着,纷纷跳下马来,紧张地四下环顾,挥动刀枪,作着防护。

    一排弩箭,只射中了几个金兵和四匹马,但对已是惊弓之鸟的逃窜金兵来说,却是沉重的心理打击。

    遇强则避,遇弱则袭。这是孟九成给负责迂回阻击的部队所下的命令。

    通俗点讲,就是欺软怕硬。这种战术其实不用怎么教,怎么练,依据本能,谁也不会用头往墙上撞,也不会寥寥数人便向大军挑战,自己找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