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暂且休整,又遇蓉儿



    从目前的位置看,直接开向青石关是最方便、最安全的,但涉及到投靠,就由不得刘莹莹费心思量了。

    红巾军一直没有接纳谁投附,孟九成也没有接纳投附武装的表示。

    杨妙真的人马可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毕竟两家如何商谈的不得而知。但杨妙真嫁给了孟九成,也就解决了合军和投附的问题。

    要刘莹莹学杨妙真,显然是有些强人所难。何况一个姑娘家,脸皮再厚,也不会在这事上主动。

    可刘莹莹也想到了其他选择,比如向霍仪所部靠拢。但那形同往刀口上撞,金军已经向南,目标很明显,头号人物干掉了,就是二号首脑霍仪。

    按照之前的战争情况,刘莹莹觉得霍仪也抵挡不住。毕竟霍仪的嫡系人马不多,那些投附的义军也不靠谱。

    而作为刘二祖的女儿,刘莹莹太年轻,也根本没有号令群雄的资本和威信。就是霍仪,恐怕也不会把军队交给她,奉她为主。

    思来想去,刘莹莹缓缓开口,显得很纠结,很无奈,“金军主力南去,我军暂无危险,不若便在这里暂且休整,收拢散落的人马。以后,再看形势而定行止。两位前辈,你们觉得如何?”

    李思温张了张嘴,刚要说话,便看见程福的眼色,只好闭上了嘴。

    程福使完眼色,开口说道:“就依大小姐,暂且如此,看看形势再说。”

    李思温听这话还是很有余地的,暂且如此,先看形势,如果形势有变,那自然也会再作决定。

    “我同意程大使的意见,便依大小姐。”李思温知道得私下和程福商议,便起身说道:“时辰不早了,大小姐请早些安歇。”

    程福也起身,施礼之后,迈步离开。

    两人转了一圈,又碰了头,坐在一起,才开始谈论真心所想。

    “在这山地休整,虽说是比较安全,可粮草物资如何解决?”李思温先说出心中疑问,“大小姐可能不清楚,你还考虑不到吗?”

    程福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岂能不知在这山地不能久待?但现在好歹还有些粮草,大小姐又不想投靠他处,便暂依她好了。等到粮草不继,她的想法也必有所改变。”

    李思温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道:“是我心急了?可这所剩粮草,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啊!”

    程福捋着胡子说道:“要投红巾军的话,由我说比你说要好。粮草断绝时说比现在说要好。大帅挑咱们两个护着大小姐离开,其意可知,便是要在大事不济的时候,投奔红巾军,让大小姐能够平安。”

    李思温恍然点头,说道:“程大使所言甚是,是某心急,考虑不周了。”

    这李思温是杨安儿的太师,杨安儿败后转投刘二祖。虽说刘二祖在表面上以礼相待,但论亲疏,还是差了一层。

    程福却是跟随刘二祖的老人,也与孟九成有过接触。刘二祖派这两人护送刘莹莹走小路离开大沫堌,未尝没有象程福所揣测的心理。

    大沫堌能守住,那自然不必提什么投靠他人;可要真的失败,有李思温和程福帮着,刘莹莹就算不能再当什么首领,可投奔了红巾军,孟九成也能保她后生平安。

    粮草物资的困难,难道刘莹莹就没想到吗?那当然不是,刘莹莹好歹随父亲征战四方,这点头脑岂能没有?

    就象程福所说,现在说投奔,不如粮草断绝时说更好。那时,刘莹莹就有了合理的借口,不管她愿不愿意,投奔红巾军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

    小吃不是正餐,点心而非果腹,原本就是一种闲暇中的享受。

    而在青岛城中,孟九成发现小吃已经很多,商人的敏锐由此可见一斑。

    “孟帅,这家小吃是最有名的,是建康商人新近所开。”陪同的官员给孟九成做着介绍。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孟九成笑着点了点头,突然想起后世曾逛过的南京夫子庙,那里的小吃可真是演绎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