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西进序幕



    府衙内却是灯火通明,李全摆了庆功宴,大小将领坐了七八桌,举杯换盏,正喝得热闹。

    “韩将军请,王将军请。”李全酒量甚宏,再次举杯相敬。

    韩守仲和王仙举杯回敬,心中已明白李全所想。

    只说庆功,只说感谢,却绝口不提以后联合作战之事,很明显是要自己单干了。

    这样也好,孟九成还真不希望被李全拖着炮兵和工兵乱跑,这可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骨干,还指着他们在讲武堂培养更多的人才呢!

    韩守仲和王仙也知道孟九成的大计划,觉得这才是干大事的样子。年纪轻轻,就知道培养、笼络文武人才,两人也暗自佩服。

    王仙知道不用再打仗了,明天就可以带着缴获物资回去,心情也就放松下来,开始品评所喝的酒,“这酒真不错。”

    韩守仲深以为然,笑道:“好久没喝到这种酒了,就怕今天喝完,以后还想。”

    李全愣了一下,停箸问道:“怎么,贵军的军纪如此之严,连闲暇时也不许饮酒吗?”

    王仙摇了摇头,说道:“李帅误会了。不是不让饮酒,是孟帅下过禁酒令,不准用粮食酿酒。”

    不准用粮食酿酒?!李全马上就想明白了,那是粮食紧缺。可这种情况哪里都有,也没见谁下禁酒令。

    再者,军中将士本就粗豪,你不让他们喝酒,岂不是要闹事?

    “这个,没有人反对吗?”李全试探着问道。

    韩守仲笑了笑,说道:“孟帅起事之初,便在所占地方实施此令。那时人马较少,又确实粮食紧张,吃饱肚子比喝酒更重要。等到地盘大了,吃饭的人也多了,粮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大的缓解,禁酒令也就继续执行。”

    停顿了一下,韩守仲继续说道:“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市面上也不是无酒可卖,果酒还是有的。现在想喝,也是能买到好酒,都是从宋地贩来,价格比较贵罢了。”

    “原来如此,孟帅高明啊!”李全点了点头,虽然觉得此令能节省不少粮食,但在自家地盘却是难以施行。

    关键是在这个习以为常,能在起事之初便施行,也看出孟九成的思虑周详。

    “我等能畅饮一番,也要感谢李帅。”韩守仲举杯敬酒,说道:“明日我军便启程返回,就不劳李帅相送了。”

    “何必如此着急。”李全作势挽留道:“难道是孟帅行前有交代?”

    韩守仲眨了眨眼睛,说道:“孟帅倒没特别说,但我军要在西线加强防御,却是不用说的。刘二祖那边,孟帅还是不太放心啊!”

    李全点了点头,顺着话说道:“既然如此,那某就不强留了,省得孟帅不放心。但送行还是一定要的,明日我便到贵军营寨,为两位将军饯行。”

    韩守仲拱手道:“那就有劳李帅,多谢李帅了。”

    李全哈哈一笑,再举杯,一饮而尽。

    ………….

    第二天吃罢早饭,李全便带着众将出城前来送行。

    这一是礼貌,二是感激,三呢,便是李全想从红巾军这里买些武器弹药,还有几架望远镜。

    李全也知道武器弹药,乃至望远镜,应该都是红巾军赖以制胜的秘器,未必会卖给他。

    而且,即便是卖,也绝不是韩守仲和王仙能够做主的事情。

    所以,李全只是向韩守仲、王仙透露了一下意向,给孟九成的书信,才是商讨的具体内容。

    寒喧告别,韩守仲、王仙率队启程出发,近万俘虏、大量的缴获,青州一战,红巾军可谓是收获颇丰。

    而俘虏中少了张林等数名官员,李全改了主意,认为把张林等官员的亲信送给红巾军就够了。张林等官员对他攻掠周围县镇,可能会有些作用。

    韩守仲和王仙当然不知道这件事情,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反正这些俘虏是当作苦力使用的,干上两三年重活儿,可能会磨去野性,成为根据地内的子民。

    “孟帅是不是有投宋的意思?”王仙稍微加快了马速,落后韩守仲半个马头,开口问道。

    韩守仲略微转头,放慢了马速,缓缓说道:“将来的局势啊,极可能是宋、金、蒙三国争雄。无论是哪国,都比咱们要强大。金国就不用说了,但有一条路走,咱们也不会投靠。剩下宋、蒙两国,比较之下,你会倾向于哪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