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辽东一锅粥,被人抢先了



    尽管对南宋的懦弱,以及诸般自己作死的行为,孟九成心存鄙视,也心存戒惧。但在他的长远计划中,并不会主动与南宋为敌,象李全那样叛宋降蒙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于南宋的支援,孟九成是心存感激的,并立即调兵遣将,与彭义斌联络,准备在淮西打一仗,解除金人对宋境的威胁。

    上次彭义斌和郝定等联军攻打,虽然攻破了邳州的堈子堌,获得大小船只无数,但邳州四面环水,义军驾船攻打而不利,无奈退兵。

    此次作战,孟九成便准备派出炮兵,帮助彭义斌攻下邳州。如果顺利的话,便再攻宿迁、下邳、兰陵,威胁徐州。

    军事布置完毕,又有了渡过难关的粮食,其他事情也很顺遂,孟九成心情是相当舒畅。

    发展商贸是孟九成极为重视的,也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商贸也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并有不断增长的势头。

    商税在增加,说明占领区的产品流动性在增强。孟九成在增加财富的同时,也给占领区的商业活动注入了活力。少了沿途的关卡、勒索,少了很多繁琐流程,又推出了很多鼓励政策,也激发起商人的积极性。

    “周家、刘家作为特派商家,已经在福州、杭州立稳脚跟,诸多商品的销售很是见好。只是,各类工匠的招募数量尚未确定,还请孟帅示下。”

    前来汇报的是青岛的胡城主,还有两名商务官员,他们不是很明白孟九成要招募如此多的各色人等,到底是如何想法。但禀承着上官的旨意,还是很积极地执行他的命令。

    “数量嘛?”孟九成只沉吟了一下,便确定下来,并令几个人感到惊诧,“越多越好,不定数额。”

    不仅是钱粮有了保障,让孟九成有此底气。根据地的发展,乃至军队的壮大,也离不开后勤方面的支持。

    冶炼、造船、织造等产业,既属军工,又能民用,对振兴根据地是相当重要的。

    尽管不是很理解,但胡广和等人也未再发问,继续向孟九成汇报青岛和烟台的建设情况。

    现在的劳力是有保证的,等着吃饭的人很多,且工价低廉,再加上不拘男女,按劳分配,使各地的建设速度都很快。

    “我又想了些章程,或者有助于商贸的发展。”孟九成对工作表示了肯定,又取出几张纸,交给胡城主等人,让他们先阅后再作议论。

    这是一份类似于后世商品交易所的章程,很粗略,但主要的几点都包括进去了。比如交易所会员制,履约押金的交付和退还,价格标示等等。

    当然,孟九成根本没把期货写上,只是希望提供更加有秩序的交易场所,提供公开的交易价格和统一的交易规则,通过这种集中化实现信息通畅、价格公平、买卖公平。从而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收取更多的税金。

    胡城主是最先看出其中诀窍的,不由得偷偷看了一眼在桌案前不知写划些什么东西的孟九成,暗自钦佩不已。

    对客商来说,把货物运来,出货便是最为紧要的。若是一时找不到买家,就得在商馆一直待下去,货栈里仓储要钱,吃喝居住要钱,更不说耽误时日了。

    若是自己贩运货物来青岛交易所,却不必再费劲心力去四处打听了。每日到这交易所把自己的货物品种和价格标示出来,买家自然会寻来详谈。

    假以时日,这商品交易所必定人头攒动。不知多少人要出售、购买各式货物。

    而货物只要运送到这里,便可以直接到交易所,很快就可以把买卖谈成。甚至货物有时连入库都不必了,直接在码头上等待就是。

    “孟帅睿智非凡,这章程订得极好。”胡城主拱了拱手,待孟九成抬头望来,才恭谨地开口说道:“卑职觉得还可稍加改进,比如从南来北往的商人中获取消息,可知异地商货之大概价格,作为参考标示,或可方便行商,为交易所增加人气。”

    孟九成立刻想起了后世商品交易所的那种标牌,伦敦、纽约、曼谷、吉隆坡……有种时光错乱的感觉,一时竟愣住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