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血战高桥镇(二)



    厮杀还在继续,喊杀声、惨叫声、轰鸣声混杂在一起,但这与壕沟外的金军似乎没有了关系。

    阻隔已经形成,大队不能增援,冲过壕沟的金军孤独奋战,却已经改变不了被消灭的命运。

    仆散留家望着镇子,听着声音,既愤怒,又无奈,还有后悔在心中升腾。

    轻敌了,还是轻敌了啊!

    应该准备再充分一些,就算不能填壕进攻,也要多砍些树木多造些木梯啊!

    仆散留家这样自怨自艾,却不知道镇内的守军还有武器没有使用呢!

    飞雷炮,流星炮。一个能打到一百七八十米,一个能打到五六百米,完全的火药武器,杀伤力更大。

    而镇内除了加强的炮兵外,步兵则有三千多,凭着工事,完全能够抵挡住这两千金骑的进攻。

    坚守,消耗,拖延。这是镇内守军的任务,就是要等外面的部队完成包围,且尽量使金军多付出伤亡。

    不到半个时辰,被隔断围攻的两百多金军被全部消灭。也就是说,仆散留家所率的两千骑兵,在路上,攻镇子,总共已经有将近四百人伤亡。

    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被挑了起来,镇内的守军不仅不害怕金军的进攻,还在挑衅,唯恐他们不来。

    仆散留家咬牙切齿,眼看已过中午,便命令部下埋锅造饭,然后再做进攻的准备。

    准备工作主要还是去砍伐树木,造更多的木梯。填壕不是做不到,而是很困难。

    没有锹铲,没有袋子,你拿刀枪掘,拿手捧啊?要是用树木来填,需要的数量太大,便需要很长的时间。

    镇子里也冒起了炊烟,初胜之后的守军比原来要嚣张,露出掩体的更多,胆大的还站在工事上对着金军骂阵。

    仆散留家强忍着愤慨气恼,吃过饭后便督促士兵去当伐木工、砍柴樵夫。

    经过这中间的停顿耽搁,仆散留家的想法又有所改变。填壕时间是长,但却稳妥。他要在天黑前一举攻占镇子,便不想再出现什么意外。

    掘土装袋是不太可行的,仆散留家便让士兵把砍伐的树木进行下分类,粗的树干做木梯,细的则绑扎成柴捆。

    而要填壕进攻,需要的时间肯定不短,也就达不成进攻的突然性。

    所以,仆散留家便把进攻部队分别布置在东面和南面,东面架桥,南面填壕,错开时间进攻,使镇内守军难以集中火力,并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不管是哪面,一旦取得突破,凭借骑兵的机动性,也能很快赶到,作为第二梯队增援猛攻。

    其实,仆散留家已经是竭尽心智了。面对倚靠工事坚守、绝不出战的敌人,不仅是他,就是名将也不会有太多的办法。

    那么,金军是否可以绕过高桥镇,直插穆陵关呢?

    如果要正确答案,是不行;如果只说能不能做到,那自然是可以。

    穆陵关在沂水县马站镇境内,而高桥镇在其南不过二十里。可以说,中间除了大路便是山地丘陵,金军两千骑兵插进去,回旋余地太小了。

    高桥镇不拿下,面对突围南下的李全所部,金骑似乎除了硬顶阻击,并没有更好的打击方式。

    因为距离太短了,人就算跑上二十里,特别是腿脚最为常用的古代人,又能用上多长时间?

    如果是轻装的话,又是逃命,也就一个小时左右,半个时辰而已。这么短的时间,骑兵对步兵的追杀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

    这样一看,高桥镇不仅是穆陵关的外围屏障,还是穆陵关败退下来的接应。

    所以,仆散留家所率领的部队是必须拿下高桥镇,才能实现其目的。

    尽管仆散留家已经发挥了最大的才智和经验,但高桥镇就那么大,三四千守军的密集程度可想而知。

    就算金军尽量隐蔽了其搭桥越壕的企图,在镇内调动兵力,也是很快的事情。

    人的判断总是要有根据,不会是凭空猜想,如果出现了意外情况,那自然也就得出错误的结论,或者被困惑所扰。

    仆散留家的所有猜想和判断也是如此,面对义军屡战屡胜,已经使他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虽然现在遇到了挫折,但他还是认为能够克服困难,战而胜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