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青岛,坦白求亲



    清晨伸出双手,迅速拉开了蓝色天幕。朝阳初升,草上的露水尚存。

    大路上马蹄声杂沓,孟九成等人已经出了即墨县城,沿着大路,直奔青岛而去。

    一路上,孟九成不断挑起话题,和杨妙真说话谈笑,引得其他人只能故意落在后面,不敢上前打扰。

    作为杨安儿的妹妹,作为武艺高超的巾帼英雄,杨妙真平日里见过的粗豪汉子都对她恭敬有加,何曾见过如此风趣幽默的家伙。

    但这却也给了她不同的感受,一种平等相处、言谈无忌的洒脱和自在。

    “整军经武自是重要。”杨妙真抿起嘴角,苦笑了一声,叹息道:“孟将军苦心,奴家自是知道。所言弊端,也确是如此。然重病不可用猛药,奴家希望孟将军能缓缓图之。”

    孟九成对此不表赞同,垂下眼睑微露不悦。

    “缓缓图之也只是看形势而定,若事可为,奴家自然全力支持。”杨妙真看见孟九成这般模样,不由得心中一跳。

    停顿了一下,杨妙真赶忙又留有余地地说道:“如此大事还要与众将商议后再定,孟将军不要太过难为奴家。”

    小样儿,求我了吧!孟九成脸绷得紧,故作深沉地想了想,有些勉强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杨妙真长出了一口气,可蓦地觉得刚才的言语似乎在软语央求,这么一想,又颇有些难为情。

    姑娘这么觉得,竟一时不好意思正眼看孟九成,只是偷偷瞄了一眼,觉得脸颊有些发烫,下意识地摸了摸。

    疾马奔驰,中午只随便打了尖,又继续赶路。在日近黄昏时,孟九成等人已经纵马进了青岛城。

    时间并不算长,但青岛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按照优惠政策,商人在城中设商铺,地皮不花钱,自建自用,官府发契,便是自家的产业。

    这极大地鼓舞了商人的积极性,青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让聪明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商人的眼光是有前瞻性,且有冒险精神的。要知道,从青岛出海,不仅可以南下与宋地通商,还可以东去高丽、倭国、琉球。

    所以,不光是三州之地的商人,连刘佑等南商也在城中划地建屋,设立商铺,以图长远。

    而现在大兴土木,还有一个有利条件,便是大批流民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只要管饭,干活儿的人就不缺。

    官府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夯土筑城、官舍仓库等等,也大招流民,以飞快的速度建设起来。

    入城之后,孟九成自是住进了城主府,杨妙真等人也安排在府中,这自是孟九成的一点小心思。

    吃过晚饭,已是青岛城主的胡账房便前来向孟九成汇报工作。

    孟九成却是不急,反而询问他派人快马送信,要采办的一些物品是否备好。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孟九成便让人把这些东西送到杨妙真住处,这才安下心来,听取工作汇报。

    “前往宋地的商人共有五家,扬州、临安、泉州等地都有,现在还没有回信儿,不知他们是否能够立足?”

    “贩粮南商又来了一批,共运来粮食二十万石,花费……”

    “大宝镜售出六面,小宝镜则售出十八面,共得钱财……”

    “城中入住商家二十三家,北商十六,南商七家;现有客栈两家,饭馆六家……”

    “照此发展速度,卑职觉得明年可再建外城,或是在海湾南面建卫城……”

    ………

    零零总总的一大堆,孟九成听得认真,不时做出些指示。

    此番去见杨妙真,再到青岛巡视,孟九成是要解决杂事,然后全力于军事。

    毕竟,不管现在发展得如何,大前提是一个安定的环境。

    所以,红巾军必须要在李全败后抵挡住金军,必须要保卫根据地的安全。

    汇报还未完,外面亲卫通报,王敏前来求见。

    孟九成让胡账房,嗯,现在的胡城主暂且回去,明日再来。他起身来到门口,客气地把王敏迎了进来。

    “孟将军公务繁忙,在下多多打扰,还请见谅。”王敏嘴上说着见谅,却安然入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