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中国航空工业的困难年代-第2/2页





    吴总师的话一讲完,领导和专家们都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不过接下来的一位专家,就发表了不同意见。

    这位老专家,是当年运十客机设计团队的一员,他站起来道:“吴总师的意见,我个人觉得是不是太大胆了一点?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学会跑了,这里面的风险太大了。当年我们搞运十的时候,仿制涡扇八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虽然最终涡扇八搞出来了,但也赶不上运十客机的进度。所以运十客机首飞,包括后面的试飞,装的是波音七零七上面的发动机。”

    “现在我们的大型运输机,其实也面临这个问题。如果说选定了涡扇二五发动机,那么我们的大运就有可能达到三百吨级,到时候飞机出来了,可是发动机没出来,或者说出来了,但还没有完成试验,那我们的大运拿什么发动机装机试飞呢?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拿涡扇十八装上去,勉强可以解决首飞的问题,可是涡扇十八毕竟推力要小得多,不可以代替涡扇二五完成试飞任务。”

    “因此,我个人意见,还是采用涡扇十八发动机,这样是最为可靠的!我们先搞二百吨级,等涡扇二五发动机成熟了,再搞三百吨级,四百吨级战略运输机也不迟嘛!”

    老专家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所以在场的领导专家们,有不少也是在点头,表示同意老专家的意见。

    而三款发动机的总师,也是表情各异。

    他们当然都非常的希望,自己研制的发动机,能够被选定为国产大运的动力,特别是涡扇二零和涡扇二五发动机的两位总师,他们的心情更是复杂。

    毕竟这两款发动机,要是不装国产大运,那装什么飞机呢?如果没有装机对象,到时候或许就要跟涡扇八,涡扇六这些发动机一样,成为历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