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中国航空学会专委-第2/2页





    当天晚上,林鹏就开始动笔了,他要写的论文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产业链构建和发展策略分析。

    要知道这一个领域,对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还是一个空白。

    波音和空客完全把大型商用飞机给垄断了,所以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

    大型商用飞机,需要用到的零部件多达几百万个,当然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机身,发动机和机载设备。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就包括了设计研发,原材料供应,零部件供应和组装等环节。

    仅仅是机身的部件,就包括了机翼,机头,垂尾,方向舵,平尾等,机载设备包括了航空电子系统,电源系统,空气管理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液压能源系统等等。

    当然像机身部件这方面,国内的制造商基本上都可以配套,因为包括希飞等几大航空制造企业多年来就一直为空客和波音代工制造这些机身部件。

    但是目前大飞机的发动机,还没有着落,如果是全球采购发动机,就完全是进口了。如果是自行研制配套的发动机,现在问题也不大,但是一款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涉及到的制造材料也非常之多,要打造这么一条产业链,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在大型商用飞机的三个层级中,第一层级的飞机制造商,需要牢牢控制第二级的发动机、航电设备和零部件供应商。

    而第二层级的这些供应商,对第三层级的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控制就没有那么牢了。

    因为第三层级的供应商非常多,而且是比较通用的,可以随时换供应商。但第二层级的供应商,就不是随便可以换的,比如说发动机,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具备设计研发制造先进商用航空发动机的厂商,比如罗罗公司,通用电气等几家。

    到第一层级就更少了,在中国商飞没有成立之前,就只有空客和波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