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 钢铁的碰撞 三



    
    >

    1934年7月13日,下午5点30分。

    望着正下着绵密细雨的昏暗天空,图哈切夫斯基长长舒了口气。这场降雨已经持续了6天,最新的天气预报说还能再维持几天,至少在下乌金斯克反击战开头的两到三天里是用不着担心中国人的飞机了。“请哈列普斯基同志到我这里来一下,还有,巴甫洛夫同时如果有报告送来必须立即交给我。”

    图哈切夫斯基已经接管了东方面军的指挥权,他准备亲自指挥关系到苏维埃祖国前途命运的下乌金斯克反击战,而这场反击战打响的时间就是今天晚上。由于高纬度地区在夏季特有的白夜现象,所以这段时间西伯利亚地区的夜间并不是完全黑下来,而是黄昏连着黎明,如果不下雨的话,中国人的飞机一天24小时都能上天,好在这次老天帮忙。随着进攻时间一分一秒的临近,一辆辆用挂满树叶的伪装网精心伪装起来的坦克和强击火炮,从树林中的隐蔽地开出,大批的步兵也在军官的口哨和呼喝声中开始集结,从下乌金斯克城内一所废弃的东正教堂的塔楼上向东望去,无数的苏军官兵和战车,正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出发阵地。

    战场其实就是一所最好的军事学校,而敌人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年来,交战双方都在从对方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中德两国的陆军学会了苏联的大纵深突击战术,而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不仅学会了中德两国“机械化步兵战术”,还仿造出了苏联版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su-75。

    这种武器是在法国雷诺公司和施耐德公司的工程师帮助下,用法国版追猎者为蓝本改进而来的。当然这个改进的意思并不是越改越好,而是根据苏联糟糕的重工业技术水平进行改进,最后造出来的su-75就是一个傻大笨粗版的追猎者,在火炮、装甲、速度等主要指标同法德中三国的追猎者几乎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苏联的su-75强击火炮的战斗全重超过了20吨,马力也增加到了200匹。体积更是大了一圈。不过苏联的坦克兵和坦克部队指挥官们对这款su-75是喜欢到了极点,恨不得把他们手中的t-28和su-76(用t-28的地盘开发的强击火炮)统统换成su-75。可惜su-75的数量还是不够多,虽然现在苏联的坦克工业已经停产了t-26、t-28和su-76,集中力量生产su-75,但还是来不及在短期内替换掉所有的t-28和su-76。

    所以在东方面军下属的15个坦克军里面,su-75的总数不过1065辆,其中的600辆给了巴甫洛夫。现在能用于攻击华军正面战线的su-75不过465辆。而且这个数字还包括了在修装备。因此下乌金斯克正面战场的装甲突击力量还真有些不大够用。

    担任东方面军装甲集群司令员的因诺肯季安德烈耶维奇哈列普斯基也是苏联最优秀的装甲兵专家之一,战争开始之前曾经担任过红军汽车装甲坦克部部长,战争开始后还当过红军远东方面军司令员和红军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现在则是东方面军副司令员,装甲集群司令员则是一个临时的任命。

    作为在东方战线上同华军苦战了两年的高级将领、坦克战专家,他非常欣赏中国人用坦克(追猎者)、自行火炮和步兵混编突击集群打阵地战的办法。毕竟在他将这种战术称为“机械化步兵战术”。还建议将苏联红军的坦克军按照中国人的装甲师的编制办法编组,并且用su-75的地盘制造自行榴弹炮以配合装甲突击集群行动。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苏军统帅部的批准,所以现在的苏军坦克军下配属的步兵已经增加了不少,原先偏重于机动性的战术思想也转变为重视攻击力。

    现在苏军坦克军下属的坦克旅的编制同中国的装甲团基本一致,都配属一个坦克营(按照标准编制应该拥有65辆坦克/强击火炮,但实际上并不满编,大部分坦克营都只有50辆坦克)、一个机械化步兵营(配属有轮式装甲车和装甲汽车)和一个自行火炮营(15到18辆自行火炮)。但是用su-75地盘开发的榴弹炮却还没有装备部队。不过却用已经被淘汰的t-26地盘安装上野炮,制造出了不少su-76p自行火炮用来应急。虽然的野炮威力不能和中国人的105mm榴弹炮和150mm步兵炮相比,但总聊胜于无。经过改编后的苏军坦克军的攻击力总归增加了不少,不过哈列普斯基对自己的任务还是没有多少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