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人不劝不善



    第三百八十八章人不劝不善

    王耀对于现在国内的娱乐模式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太大的了解,他接触的都是张国荣,陈到明,葛大爷那些已经成名的演员或者歌手,所以把他们也都定义成了明星。

    但是经过蒲敏和宋芊芊的科普之后,再次重新定义了国内的娱乐行业。

    任何行业都要有一个卖点,也就是核心价值,竞争力。

    演员的卖点,一定是演技,不管是悲剧喜剧偶像剧,都是演技为重。

    歌手的卖点,一定是歌挤,不管是流行歌还是口水歌,都是以唱功为重。

    这两者的卖点都是相似的,演技和唱功都是内容,也就是作品才是卖点,没有作品就没有价值。

    但是在龙国明星是另外一个职业种类,可能叫做偶像。

    这个模式是从东瀛娱乐模式传入到高丽和香江宝岛,经过几次文化改动后形成的一个职业种类。

    这个职业种类的特点,第一条是要求长相好看,而且一定要好看。

    歌手和演员不管长相如何,只要真的有实力都可能成名,但是这个明星不行,一定要长相好看这是刚需。

    第二个特点就是演员歌手靠着作品获得大众关注度,明星一般都是靠着各种各样的新闻炒作获取关注度,然后再去参加一些影视剧或者唱片。

    明星的卖点不是长相颜值,而是卖粉丝。

    为什么说是卖粉丝呢,因为明星在出道之后,首先需要一个人设,这个人设一定是符合某些人的需求,而且大多都是未成年的初中高中的青少年,因为这个年纪是无忧无虑又向往美好的年纪,所以很容易被美好的东西吸引。

    世界上肯定有人不喜欢钱,但是没有人不喜欢美。

    通过长相的吸引,然后进而了解人设,普通公司包装的人设多是套上一个标签比如‘忧郁王子’‘阳光少年’‘温暖哥哥’‘知心姐姐’‘强大少女’等等,之前最火的偶像团体小虎队里的标签就是最基本的套路标签‘霹雳虎’‘小帅虎’和‘乖乖虎’。

    这种标签能让粉丝脑补出甚多相似的东西,然后无限延伸,在脑子里构建一个她们需要的完美对象,然后让自己形成错觉,以为那个明星本身就是那个样子的。

    这是采用了心理学中‘崇拜心理’来进行商业推广的手段,针对的就是一些没有阅历天真烂漫的青少年。

    这种崇拜心理第一是让青少年陷入自己构建的美好幻想,把一个虚拟的人设过度神化,然后将明星的成功,成绩当成是自己的功劳,是一种过度自我臆想的心理满足。

    而且这种操作手段还会让粉丝陷入一种臆想代入,比如偶像的一切,包括光环都代入到自己身上,形成一种绑定式的盲目,所以当有人攻击自己偶像的时候,就像是在攻击粉丝一样,粉丝自然会激烈的反抗。

    而明星对于粉丝,也是有求必应,经纪公司会打入粉丝内部进行调查,明星的动态和行为也符合这些粉丝期望的人设,让这些粉丝更加迷失在这种假象中。

    有一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这个典故出自古代一种迷信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之鸟,乌鸦一旦落在谁家房顶就说明有灾祸降临。

    武王伐纣之后,商纣王自焚债摘星阁,周武王抓了很多商朝老臣不知道怎么办,就问姜太公吕尚。

    姜太公吕尚就回答“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周武王想了想,因为商纣王当初杀了他哥哥,确实对他心有怨气,但是也不想杀这些前朝老臣,就把他们放了。

    也是另外一个成语祸及央池的反面。

    爱屋及乌是一种因为喜爱对方,能够无条件的包容对方的一切的行为,甚至达到了盲目的地步,这种盲目在心理学叫做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这种光环效应是由主管评判所有事情,丧失理智,不要客观的去追求,也正式因为青少年是最主观的年纪,所以那些无良的娱乐公司利用了这个心理条件来打造出这种偶像来赚取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