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计定三郡



    汉中张鲁送菜来了。

    杨任率兵援救申耽,丝毫不知道前方西城已然易主。这杨任乃张鲁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武力出众,一杆长枪横行汉中,少有人敌。其手下兵士,皆为五斗米教徒,战意高昂。自南郑出发,三日之后,已距西城不远。杨任遣部将昌奇前去西城,探查情况。

    昌奇领着十几个亲兵来到城下,见西城旌旗招展,城门打开,一将恭恭敬敬领着数人在门前迎接。昌奇问道:“今汉中杨任将军率兵到此,你乃何人,报上名来。”

    只见那将拱手施礼,态度恭敬至极:“回将军,小将乃西城守将严卫,将军远来辛苦。请您禀报杨将军,末将已经备下酒席,还请将军赏光。”

    昌奇说道:“不必多礼了。救兵如救火,杨将军已然下令,绕城而过,直接前去上庸。你若有心,可将劳军物资送出城外,随军前行。”汉中张鲁以教规治军,对于财物倒是颇为慷慨。杨松爱财之名甚广,张鲁也不为己甚。其余将领行军之时收些财物也是司空见惯,何况此次是来救援,这竹杠不敲白不敲啊。

    那严卫看对方态度颇为坚决,瞟见远处杨任大军确实已然转向,确实没有入城的打算,不禁有些懊恼,自言自语道:“一个部将,不够看啊!”昌期闻言大怒,这人竟然敢看不起自己,刚要发火,只见那严卫手臂一动,长刀出鞘,接着手臂一抬一抹,昌期大叫一声,捂着脖子倒地身亡。身边亲兵一阵骚动,纷纷上前要为昌期报仇。严卫大叫一声,喝住手下士卒,亲自上前,长刀舞动,瞬息之间,将这十几个亲兵放倒在地。抬头挺胸摆了个拉风的造型,引得周围士卒纷纷叫好。谁能横刀在此?当然是魏延魏大将军了。

    杨任在后方看到此景,鼻子差点气歪了。催动兵马杀奔城下,要为昌奇报仇。魏延正在得意,忽然见对方大军压上,笑着吩咐:“回城,关城门。”杨任紧赶慢赶,还是差了一步,眼瞅着对方进了城门,气得在城下破口大骂。

    诸葛亮早就在城头等候,面前放一把古琴,后面有两小书童伺候着,要多潇洒有多潇洒。见杨任破口大骂,诸葛亮抚琴一曲,免费给城上城下听众开了个演唱会。一曲终了,余音绕梁,诸葛亮朗声说道:“杨将军,今我主已与裴州牧结盟,汉中即日可下。将军素有威名,何苦为那张鲁陪葬,不如归降于我主,保你荣华富贵,如何?”

    杨任一听,心中一惊:“难道那申耽真的已经与豫州联盟,此番求援就是引诱我入全套。不好!”顾不得再与诸葛亮争口舌之功,杨任忙下令全军转向,返回汉中。大军行进中间突然后退,对士卒素质要求极高,天下间能够完成这个行军动作的军队的确实有,但汉中军遗憾的不在此列

    。杨任手下的五斗米教徒战意虽强,但这纪律确实有待商榷,一时出现了混乱。此时忽然一声炮响,从左右两侧各杀出千余骑兵,为首之将,正是赵云。白马义从突入杨任军中,往来驰骋,让杨任大军更是混乱不堪。同时,西城城门打开,魏延一马当先,率领三千士卒加入战团。

    杨任不愧为汉中名将,在赵云和魏延夹击之下,犹在苦苦支撑,领着一千亲兵开道,要往汉中方向杀出一条血路。不料来时平整如常的官道忽然出现一道道陷坑。经过裴行和杨轩对挖坑技术的不断追求,如今豫州军挖的陷坑比之当年汝南已然精进不少,大坑套小坑,坑中还有水,水中还有钉,下去就没人。让已然杀红眼的汉中军死伤惨重,剩下的也不敢向前冲杀,生怕一个不小心入坑而亡。

    赵云杀至杨任面前,抬手一枪,直刺咽喉。杨任忙低头躲闪,忽觉头上一凉,原来头盔已经被赵云挑飞。杨任大骇,手下亲兵一拥而上,拖住赵云。杨任趁机留下一部分士卒抵抗,领兵往西城方向杀去。后面魏延杀得虽猛,却有意无意露出一条绕城而走的道路。杨任已然晕头转向,窥得如此机会,不待多想,率兵杀透重围,绕西城而过,往上庸方向逃去。

    仍被困在包围圈中的的两千余汉中士卒见主将已逃,却并没有放弃抵抗,竟然爆发出强大的战力,死死拖住赵云和魏延。二人为了尽量减少伤亡,也只能小心应对,好不容易才将这两千多人消灭殆尽,竟然无一人投降。赵云和魏延来见诸葛亮,三人均心有余悸,诸葛亮言道:“当年黄巾之乱,张角纠结数十万大军,其中就有黄巾力士。传言这支部队临敌之时,有进无退,战力彪悍,不死不休。亮本以为是狂言,今日观这汉中士卒,方才信这邪教之术,不可小觑。”赵云和魏延皆点头附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