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五个彪子闹婚宴】-第2/3页





    说着自顾自端起一杯酒来,四平八稳坐在椅子上喝的美滋滋。

    大臣哪里还能在意他的无礼,闻言恍若逃跑一般离开,走出老远之后,心里才一阵后怕,擦擦冷汗道:“竟然是冯蛊的长子,老夫差点便惹了大麻烦。幸好幸好,这小儿性子懒散……”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转头准备去找李世民进谏。

    忽然面色一僵,整个人立在原地,赫然是发现因为刚才一番耽搁,李云已经端着酒杯走到了那位大儒的桌前。

    ……

    “渤海国主,你要敬老夫酒?”

    此桌喜宴之中,王通面色平静,他双目看着李云手里端着的酒杯,淡淡笑问道:“方才老夫冷眼旁观,见你用三杯酒送走了王硅,现在你端着酒杯过来,莫非打的是同一个主意?”

    这一句问话,顿时引来无数目光,所有人都在揣摩李云的意思,就连皇帝李世民脸上都现出欲言又止之色。

    文中子,王通!

    二十年前已经名满天下,号称坐守山西教化众生,教书育人,学坛开讲,放眼如今的大唐朝堂,几乎所有的文官都曾在其门下听过学,甚至不止文官,还有一大帮子武将,比如两大军神之一的李绩,比如大唐第一驸马柴绍……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为什么竟被李云给盯上了?

    ……

    “渤海国主,你要送行老夫么?”

    王通又问了一句,脸色仍是古井无波。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李云微微一笑,淡淡点头道:“自古儒家,最讲礼仪,今夜晚辈成亲大喜,喜宴有个酒过三巡的规矩,如果我不尊这个规矩,事后必然被人骂个狗血喷头,所以么……”

    忽然一举手中酒杯,似笑非笑道:“文中子前辈您看,晚辈乃是以礼而来呢。”

    王通目光盯着酒杯,突然冷笑一声道:“老夫想听听原因。”

    是啊!

    原因!

    这也是在场无数大臣心中的迷惑。

    文中子乃是一代大儒,并且是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大儒,归来之后,心怀故土,老人家虽然漂泊海外二十年,但是心中始终惦记着中原百姓的出路,所以哪怕是再怎么颠沛流离,老人家一直勇往直前,终于给他找到好几种高产种子带回来,这是能够活人千万千万千千万的大功德啊。

    这样的大功德之人,为什么渤海国主盯上他?

    难道李氏皇族已经容不得任何人,开始走向飞扬跋扈的昏庸之道么?

    “陛下,臣要进谏……”

    刚才那个大臣突然大声开口,语气带着言官特有的义愤填膺,大声道:“渤海国主他……”

    砰的一声!

    大臣忽然倒地。

    众人惊愕看去,只见大臣额头上血流如注,大臣旁边傲然站着一个愣货,手里握着一口大海碗嘿嘿两声。

    但听这愣货满脸鄙夷道:“今晚是俺师尊的大喜婚宴,又不是长安城里的朝堂晨会,你这老东西跳出来聒噪个啥,我看你纯粹是打着灯笼找茅厕……咦,嗯哼……俺怎么说话突然文绉绉了,莫非这就是师尊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学识自然心中现,啊哈哈哈,这么肥是要出师了吗?”

    一群大臣嘴角抽搐。

    有人咬牙切齿看向河间郡王李孝恭,怒问道:“河间郡王,你家的儿子管不管?”

    原来拿碗砸人的愣货正是李崇义。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李孝恭伸手挖挖鼻孔,满脸无耻道:“抱歉,儿子大了,不由爷,这兔崽子跟着他师尊读书,结果把脑子给读傻了,本王老早就说过,读书人都不是好东西,孩子他娘就是不听,现在想管可就管不了啦。诸位若是有心帮忙,不如帮本王管教一番如何?我李效恭谢谢你们八辈祖宗。”

    “河间郡王,汝……”

    “汝你老母,有话跟本王儿子说去,本王今晚喝的有点多,这会儿头脑不清醒。”

    去跟你儿子说?

    几个儒家大臣下意识看向李崇义。

    不知不觉心里就有点发毛。

    跟这种动辄犯浑的愣子辩论,他们丢不起儒家的身份。

    ……

    “在哪呢,在哪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