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下一步



    陈三公子连连摇头,“大哥,利半城还等着咱们回话呢?”

    “糊涂,这种话能回吗?利半城要想捐赠随他的便,不过不要想着盖座桥还要收过桥费。他爱捐赠就捐赠,不捐赠就拉倒!”

    陈三公子眼前一亮,他觉得自己听懂了二哥的意思,所以他高兴得出去打电话了。陈二公子望着弟弟的背影,有些举棋不定。

    孙祖杰是出了名的经济好手,对中枢影响很大。前两年搞两税制改革,如果不是他的影响,土地税就会成为地方税,而不是中央和地方各分一半。

    到了今年,孙祖杰推动京师搞地产经济,以地产为锚从银行股贷款,然后搞基础建设,并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本来寥寥无几的土地税立刻得到了中枢和地方诸侯的重视,因为京师国企脱困模式非常实用,一旦全面推广,地产税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中枢和其他地方的诸侯想的是用这种方式解决国企脱困,可是广南这边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靠近港岛,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房地产的价值,但是这两年偏偏遇到国家打压通货膨胀,房地产价值被压缩到极致。

    在房地产价值还没有完成体现之前,这一模式过早的出现,对还没有完成布局的他们影响很大,甚至因为孙祖杰与利半城的矛盾,这一模式的一些缺点也暴露出来,囤地就是最明显的缺点。

    孙祖杰打得不仅仅是利半城和港岛地产界,也顺带打击了国内一大批偷偷囤地的人,甚至包括华投自身,这只能说明他真正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问题。

    当然孙祖杰与老郑的解释他也听说过,孙祖杰希望打击囤地,即使没办法打击,那囤地的人也应该是拥有大量资源的央企,甚至是他们这些人,反正不管怎么说,肉都烂在锅里,唯独一样就是不能让外人钻了空子。

    孙祖杰这套说法非常有说服力,但是陈二公子却从中看出了这一模式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国家的力量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加强。

    这样一来,八十年代因为种种原因形成的一些布局就很有可能被冲破,当然这是中枢梦寐以求的,这一点从孙祖杰出任京师府尹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就可以看出中枢的这种思路。

    孙祖杰这把刀实在太锋利了,他在前面砍杀,中枢在后面不动声色的受益,这一模式先是出现在京师,现在又轮到了港岛的地产商,万一哪一天轮到了广南,又该怎么应对呢?

    陈二公子内心深处非常不喜欢孙祖杰这样的做法,他知道现在这种局面有特殊的原因,迟早要结束,但是这样的局面能多持续一天都是好的。可是他的理智又告诉他,大势所趋,他只能顺应时势,绝不会与大势相抗衡。

    另外还有一点,这两年孙祖杰的立场太明显了,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虽然他也明白同样是大势所趋,可是孙祖杰跳得太过,被人收拾也不奇怪,他确实想看一看孙祖杰的热闹。

    陈二公子想得没错,利半城这一番要挟出来之后。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九十年代的华国有着太多的自卑,所以一大批人对于孙祖杰莫名其妙的招惹代表先进的港岛首富利半城表示十分不理解。

    港岛回归在即,孙祖杰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不识大局;现在不是说招商引资吗,用一些不值钱的土地筑巢引凤是中枢提倡的,孙祖杰这是不是违反中枢政策;华投有钱那也是国家的钱,不能让孙祖杰乱用,等等,各种说法都有。

    慢慢的,一个共识形成了,那就是孙祖杰太年轻了,贸然把他提到京师府尹的位置上不合适,他还需要锻炼,云云。

    当然这些私下的说法,此时并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段时间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港岛股市当然也不出意外开始了暴跌。

    所以待在京师的孙祖杰一方面继续推动那几件事,另一方面就是指挥投资部的资金乘着港股暴跌开始入场,等到回归前夕这些资金应该能赚不少,他才没有心思关注那些流言蜚语呢。

    至于利半城的威胁,那简直就是笑话,不列第亚人还没有走呢,他算哪根葱?港岛的老大是丰汇银行,利半城想要挟他还不够资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