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傲娇的老周



    作为一个同样搞企业的人,孙祖杰对老周是相当佩服的,别的不说,现在名气非常大的邯钢经验说到底是炒老周的冷饭,而老周是在八十年代就做到了这一切,可见他的不容易。

    但是京钢发展壮大之后,麻烦也来了。身处京师,进一步发展很受限制,所以老周必须考虑出路,不能局限在京钢。

    但是老周不是孙祖杰,他没有那么广阔的视野,所以他能做得只能是扩张产业链,另外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阻拦做什么。

    所以这才有大价钱购买秘鲁铁矿,然后被当地此起彼伏的罢工搞得焦头烂额。

    买来了铁路,那要运回来了,所以京钢搞起了海运。海外经营没一家银行不行,所以京钢又搞起了金融。后来见倭电搞电子,京钢也有样学样,搞起了半导体。

    一家主营业务是钢铁的公司,搞搞铁矿还可以理解,搞海运,搞金融,搞电子,那就只能呵呵了,时间一长,压力当然就慢慢大了起来。

    除了这些以外,京钢更是贸易,建筑,房地产甚至商厦都搞出来了,基本思路就是整合产业链,什么赚钱干什么,根本没有考虑到企业有没有承受能力,缺少足够的评估。

    与此同时,国家见京钢搞得这么好,当然要不断的加担子,十三个天南地北的兵工厂就是最大的负担之一。

    这些兵工厂天南地北,最远的在安西,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京钢根本管不了这些单位,只能是不断出血养活他们。

    当然现在钢铁业很赚钱,京钢还能扛得住,也可以四面扩张,但是过不了两三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钢铁业不再高利润增长,京钢就吃不消了,不得不收缩战线。

    这就是未来京钢发展不畅的原因,所以孙祖杰现在接手一定要改变这一切。这可是京师最大最好的企业,绝不能出问题,他的思考也很简单,对症下药,首先就是止血。

    对于纯粹出血的军工企业看情况处理,能救就救,不能救就想办法处理掉,绝不能再失血。孙祖杰第一步就是剥离出京钢总公司,也就是说他们日后死活与京钢无关了,是市政府的事情;

    对于与主营无关,未来也没有太大潜力的行业,孙祖杰就不想再要了。老周名气很大,眼力也不错,京钢这一块有不少优良资产,那就乘着现在经济形势不错,直接处置换成钱。

    比如海运,京钢做得再好也不如招商远洋,那就卖给他们,换取他们的优惠条件,这样完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得到的资金也可以加强自己的主营业务。

    对于那些未来大有潜力的行业则看情况处置,建筑房地产企业纳入上市公司,让管理层继续发展,这一块难度不大,京钢做一个大股东,坐享其利,就算要下场也完全管得过来。

    对于高技术含量的电子行业,那就让有能力的单位接手去做,所以孙祖杰准备让京东方接手。这一块马上就要产生利益,也可以为京东方的发展提供助力。

    对于华夏银行,孙祖杰的想法是京钢当个大股东,市政府以下属企业入股,这样也就不需要京钢搞金融了,他们没这个本事就不要瞎掺和了。

    有舍也要有得,孙祖杰得知京钢与通用汽车的谈判后立刻下决心进入轿车行业,至于许可证,有铁老闆亲自给的金字招牌,京钢根本不担心进不了这个行业。

    而作为钢铁最重要的下游行业,京钢汽车很容易发展起来,至少成本就低了一大截。

    而现在国内的汽配岗位已经慢慢发展起来了,京钢就算搞一个组装厂也是赚钱的。

    孙祖杰完全可以空白作画,搞出第二个华夏汽车,他有这个底气。

    这么一番处理之后,未来的京钢主营业务清晰,参股企业前途远大,比原来混乱不堪的局面要好很多。

    孙祖杰相信作为企业经营者,老周肯定意识到了目前京钢的混乱局面,只不过每一个企业都是他亲手创立的,让他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实在太难了。

    这也是老一代企业家共同的缺点,很多人缺乏自我变革的决心,而且还事必躬亲,不相信别人,所以什么都做,但是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