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工业与面包树-第2/3页





    总而言之,工业体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儿。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没有明确的分工,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要自己造,就更逞论其他了。

    而且工业这玩意连带性太强,机械加工要求冶金,冶金可能需要化工,化工转过头来要求精密仪器,转几个圈儿下来,又回到机械加工头上了。以至于一帮子穿越众空有21世纪的知识技术,只能缓缓地复制可能是19世纪的技术,让整个工业呈陀螺形缓慢向上发展。

    而要做到这点,各个小组就需要一定的协调性。开始的时候,三天开一次小组碰头会。可会议这玩意,开着开着就容易走调。从拍桌子瞪眼,要求各部门配合自己,到推诿扯皮扣帽子。闹得每次碰头会一开就是小半天,耽误时间不说,效果更是低劣。而且不少技术出身的小组头头已经到了提起开会就脑袋疼的地步。

    为此决策组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最终决定将碰头会改为在每周一早晨的例会举行。同时,闲的发疯的电信小组被授命利用现有设备组件无线局域网,并开发一款oa系统,用以平面化展示各个小组的进度,以方便各个小组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同时,专门抽调一名决策组成员每天例行巡视各个小组,用以协调各个小组之间的纠纷。而这个倒霉差事毫无意外地落在了邵北头上。

    决策组对此给出了无数官方的解释,比如说邵北人缘好,从不发脾气;再比如说邵北一向冷静,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能力……可邵北一直认为,决策组之所以这么决定,完全是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太清闲了。而且,邵北现在的工作就是协调,也需要奔波于各个小组之间,在决策组看来这完全是捎带脚的事儿。

    可事实上,邵北从此由每天工作8个小时变成了12个小时还多,回住所还要照顾三个小萝卜头,一天到晚忙的脚不沾地。忙活了一个多月,早晨起来,邵北居然发现双眼布满了红血丝。

    不管怎么说,邵北已经在这个146人的团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日子过的虽然忙碌,但总比那些天天瞎忙又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要强得多。事实上始终没找到自己位置的人还真不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就算没什么专业技能,也可以进陆战队或者捕奴队;姑娘们照本宣科当一名教师绝对没问题。所以,某文学社的编辑梁朕绝对是个例外。

    这家伙不过25岁,却有着先天性的心脏病,又是玩儿笔杆子的,没什么专业技能。而且还不屑于进入教师队伍,以至于现在成了边缘人。除了吃饭偶尔露面,整天就待在自己房里,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又是一个艳阳天,邵北顶着大中午的太阳,朝着营地东面的农业小组走去,这是今天他的主要巡查任务。

    沿着河流一路走,眼前先是出现连成片的水泥池子,这是费老主持的生物柴油项目。池水里漂着绿油油一片的薇藻,瞧着跟长毛了一样。费老正背着手笑眯眯地站在池子之间,瞧见邵北还招了招手。费老旁边几个大鼻子正往池子里头扔东西,有各种动物的皮脂,还有已经凝固了的动物油,枯树叶子干草……总之什么玩意都往里头扔。有那么一会儿邵北甚至以为这绝对是焚化池!话说这薇藻还真是荤素不忌啊。

    再往前走,河流沿岸林立着各式的水车。吱吱呀呀转动着,将动力传输到紧邻着的建议厂房里。几十个大鼻子进进出出,用新造出来的原始车床加工着各种零部件。

    过了这片刚刚兴起的工业区,顺着河流转过一个弯儿,面前一片旷野,几十亩刚刚开垦出来的田地,几所小房子,总算到了农业组。

    远远的就瞧见农业组唯一的人才胡飞盘腿坐在遮阳棚底下,高高举起扇子正朝自己招手。胡飞这家伙名字起得让人乍一听以为是“胡斐”,可仔细一眼,这小子白白净净,瘦瘦小小,去了骨头没二两肉,鼻子上再架上叠起来可以看见月球山脉的眼镜,绝对跟金大大笔下的胡斐是两回事。

    “老胡,好安逸啊。”邵北酸溜溜地说了一嘴,也不待胡飞招呼,自行找地方坐下,抓起桌面上的水果就是一通猛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