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如周朝正(3)



    ***临近傍晚,郑忽一行终究还是没能抵达洛邑。

    只得如郑庄公所的那样在邬邑略作修整。

    邬邑原是郐国土地,郐国,妘姓,祝融之后,与楚同源。

    据《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而陆终第四子会人之后于殷商之际,得列为诸侯,被封于郐。

    周灭商,承认其妘姓统治,重新册命之后再封于郐,为郐侯。

    幽王被杀骊山下,携王之乱及王室东迁,郑、晋、卫三国出力甚多。

    于是,卫国晋爵为公,晋文侯得代天子征伐之权,周平王允其在汾河流域扩张晋国领土。

    至于郑国,周平王不但默许了其寰外诸侯的身份,而且还对郑武公吞并虢、郐二国及郑国周边土地的行为视而不见。

    郑武公因此灭郐国,邬邑由是入郑。

    后来,也就是两年前,周桓王以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十二邑换郑国的邬、刘、功蒍、邗四邑。

    邬邑这才为周所有。

    郑忽一行甫一至邬,天子派到邬邑治理地方的邬邑大夫就已在城门处等候。

    郑庄公虽与周王关系不睦,但他身为王左卿士,加之郑国又是此时的强国,邬邑大夫自然不敢怠慢。

    当邬邑大夫听到郑国使者通报郑庄公一行今晚将在邬邑落脚时,他将手头的一些公事草草处理之后,便至城门处等待郑庄公一行。

    风急天寒,将近一刻钟的等候,虽身穿着裘衣,但是他的脸却有些僵硬麻木了。

    郑庄公一行的到来,让他有些喜出望外,终于再也不用忍受这个鬼天气的折磨了!

    “臣邬邑大夫尹叔见过郑伯!”

    车马停稳后,郑庄公方从车上下来,正朝其走去,这位邬邑大夫便不慌不忙的道。

    “却是劳烦尹大夫在此等候了!”

    郑庄公回礼。

    “不敢,郑伯入都朝正,途径邬邑,臣自当做好接待之事!”

    郑忽跟在郑庄公身后看着二人寒暄。

    “寡人为尹大夫介绍,此乃寡人之世子,忽!”

    郑庄公微微侧身,看着郑忽道。

    “见过世子!”

    “尹大夫客气了!”

    郑忽也与尹叔相互见礼。

    之后,尹叔便引着郑庄公和郑忽前往邬邑的城守府邸。

    至于随行士卒,也自有安排。

    待至其府邸正厅,郑庄公居上首,郑忽和尹叔则分居下首左右。

    两方叙话未久,便已有飨食入案。

    这也是邬邑大夫早已安排好的。

    当然,欣赏一首《鹿鸣》也是免不的。

    毕竟在这个时期,贵族之间,有宴必有歌。

    歌不单是为了让人欣赏的,还有别尊卑、助教化的作用。

    像在传中的五帝时期,帝舜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

    就已经开始用乐来教化人们。

    到孔子删订《诗经》,《诗经》成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被后世的儒者拿来当成教化的工具。

    郑忽看着随着节拍而低声跟着吟唱的尹叔,心中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莫非这位尹叔是尹吉甫之后?”

    也不怪郑忽这么想,此人能在邬邑入周之后担任邬邑大夫,这代表周桓王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

    邬邑可是入洛的要道之一,等闲是不可能被派到此处宰一地之政的。

    而且其以尹为氏,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周宣王时期的重臣尹吉甫。

    加之尹国本就是畿内封国,后随平王东迁至此,被封于尹邑,历史上尹氏在未被灭之前一直活跃在成周王室的朝廷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