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不如友生(续)



    郑庄公看着郑忽一副既惶恐又问心无愧的模样,心中满意。

    他身为父亲怎么可能对郑忽的性格不了解。

    先前郑忽多谋而少决断,现在谋虽愈多,决断也愈多,颇有一副明主气象。

    这也是他决心传位给郑忽,不再左右摇摆的原因。

    而无论先前还是现在,郑忽对他这个父亲都不失孝道,对长辈也不失恭谨,对兄弟也未曾有排挤。

    种种事情表明,郑忽虽然还存在小的瑕疵,但是却也不失大义!

    于是,郑庄公放心了。

    “我欲将子突、子亹、子婴的封邑移至边鄙,以固郑之边疆!”

    “唯!”

    郑忽应了一声,明智的不再多言。

    本来在郑庄公面前耍个小动作,就够郑忽提心吊胆的了。

    要是再唧唧歪歪,肯定会让郑庄公反感。

    而且,郑庄公既然这么说,就代表他心里已经有了决断,郑忽总不能问他要把三公子的封地移到哪吧!

    先不说这不是郑忽能决定的,问了也是白问。

    就说刚才郑忽才说过此事任凭郑庄公决断,如果此时他真这么问了,郑庄公会想,是不是你觉得三个弟弟还不够惨,还想把他们打发的更远一点。

    只要这么一想,郑忽前面表现出的一副仁爱兄长的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所以,除非郑忽不想让这三位公子跑到边境上啃土,而想让他们的境遇更好一点。

    否则,就别多问。

    容易引人联想!

    郑庄公见郑忽确实是言行一致,更加满意!

    浑不知郑忽存的是暂时放过他们的心思。

    在郑忽心中,最忌惮无疑还是公子突,其他二公子可以活着,公子突必须死!

    这不单是因为公子突的母国是宋国,他有强援的问题,更是在于他这个人的能耐不小且权欲心极强。

    如果任由他活着,他是绝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当他的闲散公子的,少不了一阵折腾,这对郑忽来说是个威胁,对郑国来说更是个不稳定因素!

    从历史上他做的那些事就可以看出。

    为了得到君位违心的答应宋庄公的索贿。

    得国后不满祭仲专权,图谋杀掉祭仲。

    被祭仲驱逐后跑到自己的封地栎邑,联合栎人杀掉了新郑派去的栎大夫檀伯,自己坐起了土皇帝。

    再之后便一直蛰伏待机,等祭仲死后两年,终于觅的良机,诱劫大夫甫假,使甫假为其杀子婴,终于复位成功。

    而在这之前,他整整蛰伏了十七年。

    十七年平入境淡如水的生活依旧没能磨灭他对权力的渴望。

    他就像一条毒蛇,凡是被他盯上的猎物,不吃到腹中他是不会罢休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公子突和郑庄公极像,也怪不得郑庄公死前想传位给他。

    而这也正是郑忽留不得公子突的原因。

    任何人被一条毒蛇时刻盯着,都不会安然自若。

    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杀了这条毒蛇。

    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郑庄公当然不知道郑忽心中杀心已起,觉得在此事上多少还是对郑忽有些亏欠。

    毕竟既然已经决定以郑忽为嗣,就应该帮助郑忽培植势力,尽量的扫清障碍,这也是此时列国国君都在普遍做的事情。

    像周桓王想立王子克为王,就将王子克托付给周公黑肩。

    齐桓公怕诸子争立,将太子托付给宋襄公。

    而卫宣公更是奇葩,刚开始想立公子伋为君,将公子伋托付给左公子泄,后来娶宣姜,生公子寿,又将公子寿托付给右公子职。

    也不知这货是否是在女人身上用力过多,失了理智,他真不怕自己死后,两派争位导致卫国大乱?

    郑庄公虽然帮助郑忽扫除了一些障碍,甚至将祭仲和他绑在一块,但是也给郑忽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

    他又不是卫宣公,自然知道自家的那三个儿子和郑忽不一心。

    在这种情况下,还将他们留在国内,对郑忽是个极大的威胁。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啊!手心手背都是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