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谁说地主家的孩子不吃剩饭



    郑忽回到自己的寝殿,并未立马开始制定自己的赚钱计划,而是决定先理一理思路。

    自己搞出了这么大的篓子,要是再不好好整理一下这个时代相关的知识,下次再出现意外的时候,郑忽可不敢保证自己还有现在的好运气。

    郑忽这一整理,就几乎到了晚饭时间。

    起身,伸了个懒腰,又活动了一下手脚,郑忽便命人准备饭食。

    说实话,作为一个现代人,郑忽虽然穿越了两个月有余,但是仍然对于古人的一些习惯感到不适应。

    例如,饮食习惯,古人一日两餐。

    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

    由于古人是按照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也就是在上午九点左右。

    第二顿饭叫哺食,又叫飧。一般是申时也就是在下午四点左右。

    而且由于一日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像《论语·公冶长》中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为什么学生白天睡个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吃了睡,醒了又吃,不久日落又该就寝,这一天将什么也干不成了。

    无聊的等着晚饭,郑忽不由的怀念起了前世的生活,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且还随时面临着危险的时代,郑忽也只能靠着回忆来排解心中的烦闷。

    也许是今天的脑力活动过于剧烈,郑忽此时的饥饿感有点爆棚,见晚饭迟迟不到,不得不命人催促,连续催了几次,晚饭终于算是上桌了。

    看着眼前摆在桌上的饭食,郑忽心中顿时一阵心酸涌上心头,自己好歹来说也是一国世子,竟然要吃早上的剩饭!

    本来这个时代的饭食已经让他无力吐槽了,现在看来,他还是想的太乐观了。

    郑忽不知道的是由于此时稼穑艰难,产量不高,取火不易做饭费时,晚饭一般只是把早饭剩下的或是有意多做的热一热吃。

    他虽然是一国世子,但是由于他老爹是个拓土狂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省下来的钱都充作军费。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有了他老爹的以身作则,郑忽他们兄弟几人也只能每天靠吃剩饭过活!

    而且,此时来说,贵族的生活并不想电视剧中意淫的酒池肉林,奢靡不堪。

    吃剩饭的贵族还是大有人在的。如《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勇士刺杀赵盾。

    “入其大门,则无人门(守门)焉者;入其闺(小门,即二门),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之飧,是子之俭也。”

    刺客由于是早上去的,看到赵盾竟然在吃头天晚上吃剩的鱼,故而感叹赵盾的节俭。

    一国正卿尚且都在吃剩饭,郑忽的这个剩饭吃的也算是不冤。

    来不及多做感慨,郑忽“呜呜”叫的肚子,引的旁边服侍的侍女掩嘴轻笑,郑忽霎时感觉自己的小脸有点隐隐发烫。

    不待侍女回神,郑忽便开始扒拉着簋中的粟米饭,虽然吃着依旧剌嗓子,但是郑忽只能化心酸为食欲。

    看着自家公子不顾礼仪的吃相,侍女颇有些心疼。

    自她被君夫人安排过来服侍郑忽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自家公子像今天这样不顾形象的胡吃海塞。

    在她看来,自家公子一直以来都是个谦谦君子,一举一动都甚合礼。

    今天若不是饿极了,又怎会如此。

    想到这,她便开口道:“公子吃慢些,不够我再命人去做。”

    郑忽听到自家侍女的关心之语,快速的将口中的食物咽下,道:“燕啊!这些就已经够了!”

    说完,便不再理会。

    燕看着只顾与桌上饭食战斗的郑忽,小嘴不由得微微一噘,以此表示心中的不满。

    非是郑忽不愿多说话,而是郑忽实在是有些怕了,若是今天吃不完,明天总不能还吃剩饭吧?正好趁着今天比较饿,赶紧将今天剩下的解决掉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