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吐浑三利 下



    “呃玩笑!玩笑!王侍中切勿着恼!这食盐乃民生必须品,下官又岂敢藏私。‘日照蒸发制盐法’自然是要敬献朝廷的,那能不会的!不会的!呵呵!”胡涛装作一副为国为民,大义凛然的模样解释道。

    其实胡涛内心是在滴血‘靠!唐朝可没有专利保护法!谁叫自己嘴欠了,这便是代价。唉也只有如此,方可破局了!’

    说是内心滴血,胡涛那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食盐不同水泥,它属于传统的经济命脉型物资,其交易长期为豪门望族所垄断把持。胡涛深知自己根基不牢、羽翼不丰,哪敢轻易的以身犯险去动这块蛋糕。如此,只好顺水推舟的向李大大表功,换些奖励罢了。

    李大大接戏的水平很高,可能也是对家族门阀们不甚感冒。胡涛这边态度一表,他便接场道:“胡爱卿,忠君体国,朕心甚慰!此功绩暂且记下,他日一并封赏。先回到正题,这‘吐浑三利’你才讲两利,你接着说,这第三利又如何?”

    “诺!陛下!这第三利:练兵之利。”胡涛高深莫测的说道。

    胡涛言罢,一老帅笑言道:“哦有意思,老夫听闻胡郎中师从孙神医,医术一般,身手不错,才思敏捷,专精奇淫技巧之术;却不知还晓武事,真叫人不甚惊奇啊。有何高论赶紧道来,老夫洗耳恭听。”

    胡涛寻声望去,只见武将行列首位一个头发胡须见白的老者,笑眯眯的看着他,虽说老者已尽显和蔼,但身上那股不怒而威的气势却始终无法收敛干净。胡涛稍一寻思便知此人是谁。正是历史上的大唐军神,现如今的代国公李靖。

    “偶像啊!”胡涛敬仰的向李靖拱手施礼,以全礼数。而后认真说道:“见过李尚书!胡涛斗胆,班门弄斧了!”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地利在成事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官所说的‘吐谷浑的练兵之利’便在于此。”

    “吐谷浑与吐蕃相邻,均地处高原,高出一般平原地带1丈有余。(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5米,古时没有海拔之说,故此转而化之哪里空气稀薄,呃就是指人呼吸起来会有些困难的意思。我等久居平地之人,若是突然去到哪里,便会生成高原反应。其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等。于军队而言,就是战斗力大幅下降,容易出现非战斗减员。”

    “‘高原反应’,天下还有这等怪事”李大大不确定的说道,既像是询问,又像是感慨。

    这时,房玄龄凝思了一会儿,开口接道:“回陛下,臣记得《汉书》重有载‘汉成帝大将军杜钦向当时的丞相王风上书,建议不派专使去迦湿弥罗、大月氏国(今克什米尔及阿富汗等地。因为去这些地方要穿过皮山山脉(今喀喇昆仑山口)的大头痛山和小头痛山,会引起剧烈的头痛、头晕及呕吐。’此例应就是胡郎中所说的‘高原反应’。”

    听房玄龄如是说,胡涛心下叹服‘靠!人肉百度大神!’

    “‘战斗力大幅下降’、‘非战斗减员’,胡郎中说的这莫不是‘吐蕃诅咒’?”李靖此时也插言问道。

    原来唐朝时的人思想愚昧迷信,对高原反应不甚了解,一度认为是吐蕃那边有神邸在作怪,非吐蕃那边的人民过去了就要被诅咒,出现各种不适的反应。

    “‘诅咒’?不是!此等言论不过是糊弄人把戏罢了!某先前说了,吐蕃与吐谷浑相邻,地势一样高,情形相同。久居平地之人去了那,突然间环境改变,就会生出‘水土不服’。对!高原反应可以说就是水土不服,而且是非常极端的表现。”胡涛换了个众人好理解的说辞,继续解释道。

    “既然是‘水土不服’,那就是说有方法可以应对了?”李靖一脸的惊喜,急切的问道。

    “正是!首先可以从先天条件进行筛选。‘高原反应’的成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造成呼吸困难;但是了,不同的人体质是不竟相同的,有得人对这种情况容易适应,有得人则反之。若是要训练能高原征战的士兵,就需要进行甄选,挑选适应性强的。”

    “而且,以此法挑选出来的士兵必是身体素质最好的这些人,可是真正的,‘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